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道教的精髓一句话78句精选

道教的精髓一句话78句精选

admin 2023-04-11 02:34 心情说说

道教的精髓一句话

1、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

2、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3、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4、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5、第二种中立是因为有觉性。当种种状况生起的时候,我们的心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然后我们的心知道生起了喜欢和不喜欢。当喜欢和不喜欢生起,而真正的觉性自然生起的时候,喜欢和不喜欢会自然地灭去。在喜欢和不喜欢灭去的那一瞬间,心会中立。这种中立是因为觉性。

6、“有觉性,照见身心的实相”。身心的实相是什么?身心的实相也就是身跟心的实相,身跟心所呈现的三法印。身跟心完全是在无常、苦、无我之下运作。因此,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身跟心,说明我们没有看到实相。

7、“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8、事实上并不难。为什么不难?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因有缘的。只要我们在正确的因上做足了功夫,功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如果我们在因上做错了,下错了功夫,修错了,结果是不会出现的。因此,就只是这一句话,就是修行所有的核心和精髓。(道教的精髓一句话)。

9、其目的是让人懂得这些知识,既能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又能在人生之路增加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方能达到事事畅通无阻。

10、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11、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12、今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隆波帕默总结的一句修行的核心的话。隆波很久以前曾经这么说,如果谁无法说出这句话,那么这个人就不是隆波的学生。这句话就是:“有觉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见身心的实相。”

13、这时候民间就传出一段谶语:“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有一歇。”说的是什么意思?老鬼也说不清,反正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说解放后,这63代张天师跑到了台湾,现在台湾,大陆就有了一堆天师了。

14、七月十五中元节,祈福消灾、还债补库,度亡解冤冥阳两利大法会启告!

15、勾践被放出来之后,睡在柴草堆里,每天都要尝一下挂在绳子上的苦胆,以不忘当年之苦,决心一定要重整旗鼓,打败吴国,最后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正是有了水的柔软以及水的坚强,才得以为国家报仇。

16、并且由于这些演变是由不变的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它们是可以准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除在自然进程之外。对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并能接触到这部庞大复杂的宇宙自然机器运转奥秘发条的人来说,巫术与科学这二者,似乎都为他开辟了具有无限可能的前景”。(《金枝》第四章,徐育新等译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17、道教是东汉末年才成立的宗教,但是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它是一门深刻的自然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知自身所处的世界,并且发现这个世界的规律以及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18、例如对某个强大敌人的仇恨和畏惧,你无法打败他,只能诅咒他。诅咒不能实际伤害敌人,但可以帮助恢复自我的心理平衡,缓解畏惧和仇恨情绪导致的精神失常。又如对疑难病症的患者来说,巫医施法虽不能治愈他,但至少可以缓解他心理上的病痛和对死亡的恐惧。

19、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20、佛教主要讲究的是轮回,提倡的是今生的修行,换来世的幸福。在佛教中,佛家认为人的此生是痛苦的,然而在世的时候,要修行积德,以换来世的安定与幸福,但是这一点是不被道教认同的。道教认为,人的此生是最好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人们需要积极过好此生的日子,因此倡导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这是佛教与道教的本质区别,也是人人都十分在意的。

2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道教流传这么一句话叫“道以术显”,意思就是大道是看不见的,而是通过术来彰显,所以祈晴祷雨、驱邪治病,就成为道士传教的重要手段。

23、道教的起源就很早,早到百家争鸣的时候。战国时候齐国燕国的方仙道,秦始皇时候的徐福就是方仙道的代表人物。还有黄老学派,邹衍的阴阳五行这都是道教的前期思潮。

24、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25、立如枰(6)凖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26、觉性也是同样的。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常常地看见,一旦我们经常看到那个状态,心就会记得那个状态。一旦心能够记得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出现的时候,觉性自然生起。就像我们很少见面,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才难得见一次的人,即使我们跟他面对面地坐着,我们也不认识他是谁。因为我们好久才见他一次,我们很难记得住他是谁。因此,法呀,如果我们好久才偶尔见一次面,或者根本不曾见面,当状态生起的时候,我们根本就认不出那是什么。

27、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28、而《道德经》中有一句流传最广,被很多人所熟知的一句话,蕴含了道教的终极智慧。

29、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30、出自《鬼谷子·揣术》。谋划最困难的是能做到周密的布置,游说最难的是能够让对方悉数听进自己的主张,做事情最难的是取得成功。只有圣人才能够胜任这三点。

31、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在其《中国的科技与文明》书中,对道教方术在中国古代化学、医药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巨大贡献,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道士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创造力的人士。火药就是炼丹道士最早发明的,后来道士又用它驱鬼。最初的金属溶解技术、镀金技术也是炼丹道士发明。最初的雕版印刷品是道教的符箓。罗盘原来是风水师所用的工具。

33、下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为我们所熟知。

34、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35、之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第三种物质,这里的“三”是虚数,是一个变量。

36、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37、它是一种气化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近两千五百年来,这种理念是中国各家学派共同秉持的基本观念;它是中国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各种实用技术的理论内核。而道家及道教对此理念的形成和承续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如果我们抽掉这个理论内核,中国数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成果,都将变成无理可言,徒具其名的陈迹,沦为某些人可以任意叫骂的“封建迷信”。这样的文化虚无主义如果变成现实,恐怕是任何有情感的华夏子孙都不愿见到的。

38、时间又往后300年,就到了三国的时候,在四川有个叫张鲁的诸侯,尊老子为教主,说:老君给他们祖孙三代“授以正法,命为天师”,这就有了五斗米教,就是现在的天师教了。这天师教传来传去,传到63代的时候,就到了民国了。

39、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事物,是万物之灵,可是往往最柔软的东西,却能坚持到最后。天下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所谓“水火无情”。“以柔克刚”,那些看似凶猛可怕的事物往往是被比它弱小几百倍的东西给打败的。

40、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41、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42、问题不在于你信什么,而在于你怎么信。如果将科学知识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而不是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那么科学也会变成有害的迷信。正如将肉身凡胎的道士当作大仙顶礼膜拜一样。历史上真正有创造力的道人,其实都是些谦虚质朴,韬光隐晦的老实人。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那些在书斋和实验室里认真做踏实学问的人。决不会频频上媒体张扬炫耀,拿着科学大棒四处寻找打击对象。

43、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44、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45、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46、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47、道教法术虽然吸收了中国原始宗教或民间信仰的部分内容,但我们不能认为它就是萨满教或巫术。因为道教是在道家哲学思想指导下,接受儒家的道德礼仪规范,并吸取融摄了大乘佛教真空观、心性论和因果观念,集诸家之长而成就的宗教。它是一种合道理、且伦理化的高级宗教;是以人的精神和肉体生命的升华和超越为其终极目标的信仰形式。

48、道教认为形而下的东西,都是由形而上的道衍化而来,也就是虚无大道和我们看到的所有存在其实是一体的。《道德经》说:“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庄子认为道无处不在,甚至屎溺之中,也具有道,都是道的显化。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道教一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与天是一体的,天人一体的观念,也就是天人感应、人身小宇宙的前提,所以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问题。

49、第三种中立是因为智慧。这一种中立是因为觉性的力量足够了,心就会越来越聪明,看到所有的一切都生起了灭去。因为心不停地看到所有的一切生起了灭去,心越来越聪明地看到了实相,开始慢慢地自然保持中立。

50、气足不足,听听声音是不是洪亮,气要足就在呼吸上下功夫。神完不完?就看眼睛亮不亮,要想神完就要在睡觉上下功夫。

51、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52、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53、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54、老子进而用高度抽象的思维,把客观世界中的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运用到人道中来,提出了“无为而治”“与世无争”等为人处世的人生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55、出自《鬼谷子·谋第十》。别人所喜好的,就要学习仿效并顺从迎合;别人有所厌恶的,就要回避,并为别人隐讳。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要能及时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努力学习,为我所用。当别人有缺点时,不能一味迁就,要适当予以提醒,但不能四处宣扬别人的缺点,那是于人于己都有害的。

56、道家认为,宇宙诞生,出于“无极”,也就是“一”,是一个混沌的状态。

57、佛教是由印度传到中国的,而道教是由中国创立的。

58、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盲目崇拜西方科学,而对中国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妄自菲薄,横加挑剔,动不动就拿不符合科学说事,诬蔑贬低为“封建迷信”和“巫术”。科学是个好东西,没有人反对发展科学。但是发展科学的目的是造福人类,而不是拿它当鞭子,将丰富多样的人类精神文明花朵抽打得百花凋零。

59、就只是这一句话,就足以让我们在座每一位的修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进步;就只是这一句话,就足以让在座的每一位变成阿罗汉。

60、以前戒律中有规定,道士如果没有一定的本事不准下山云游,原因在于道士如果不懂法术的话,不能为民解难救苦,那出去干什么呢?而方术,公众一叔公作室,也就成为道教徒救济百姓,积累功德的重要手段。道士精于医术,经常深入民间义诊,为百姓解除病痛者甚多,唐朝医圣孙思邈就是道士,在行医、研究医学、撰写中医著作的过程当中,也不知不觉地传了教,是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1、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

62、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名谋略家,是道家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63、但是,由于这些方术,都是显露于外的,是道士给人的最直接的感官经验,所以会导致人们认为道教就等于方术,而道士也大多是方士而已。

64、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65、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66、这些方术的程序都按照自然道法,亦即元气生成万物的宇宙论和阴阳五行的世界模式论来设计和展开。仅以道教斋醮法事及符咒术为例:在法事中的道坛设置高度、范围;施用符文的时节、方位、颜色;感召的神灵名称、数额、服饰,以及念咒行法的次序等等。我们都可发现其中有一套整齐规范的节奏和尺度,是依据某种人类理智的设计,而非随意所为。如果将正统道教与民间巫师的法术书放在一起,研究道教的专家稍加比较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

67、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68、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69、但至于这“道”具体到底是指什么,老子没有具体到某一个事物,而把道描述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70、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对庄子产生影响。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71、出自《鬼谷子·杵合第六》。世上没有永远的尊贵,也没有可以令人永远效法的老师。尊重老师,向老师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但也不能对老师产生盲目崇拜,毕竟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我们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72、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73、由此,道教出现了武术、中医、化学、天文学、风水学等诸多学科,孙思邈、李淳风、叶法善、刘伯温、葛洪等道士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个天下,但是又不吹捧粉饰自己。

74、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75、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76、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77、道教的外丹炼丹术,曾作为世界化学之先驱,为我国在世界科技史上争得一席之地。升丹、降丹、火药的发明皆于此有关,且道士在烧炼丹药的时候,发现水银、硫磺、朱砂等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在当时已经发展出朴素的物质守恒理论。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