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关于勤奋的故事20字79句精选

关于勤奋的故事20字79句精选

admin 2023-04-08 01:54 心情说说

关于勤奋的故事20字

1、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想到这儿,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放在屋子里,果然亮了不少。车胤就这样用功苦读,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

4、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面对大海朗读,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关于勤奋的故事20字)。

5、凿壁偷光。西汉时的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晚上点不起灯。但他酷爱读书,不想浪费晚上的时间。刚好,他家邻居是财主,晚上会点灯。匡衡便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一个洞,让财主家的灯光,进入自家房间,然后他就着漏进来的光苦读诗书。

6、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7、  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啥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书堆中。

8、彼得非常自豪地告诉其他人:“我是这里唯一一个找到‘金子’的人,别人淘到金子以后就离开了,而我的‘金子’是采不完的,永远都在这片土地上了。”

9、三个儿子为农夫办完丧事以后,就拿起铁锹,跑到葡萄园去挖掘宝藏。可是,他们把整个葡萄园翻了一遍,还把每一块大土块都敲碎了,也没有找到农夫所说的宝藏,他们失望极了,都认为父亲骗了他们。

10、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天都要求自己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毛笔,就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正是因为王羲之的坚持与勤奋,他才被人称为“书圣”。

11、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12、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13、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14、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5、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16、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并不是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他觉得手中的书枯燥无味并且深奥难懂,于是便跑出去闲逛。在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神情专注,他就奇怪地问:“您磨大铁棒干什么?”

17、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18、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19、农夫病倒在床上,在他感觉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把三个儿子叫到病床前说:“孩子们,我一生勤勤恳恳,才开创了这座葡萄园,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在葡萄园里给你们留下了我最宝贵的东西,足够你们用一辈子了。不过,我埋在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你们一定要仔细挖,才会找到。”

20、彼得决定放弃淘金,到外地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天晚上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在小木屋里下定决心,等雨停了就离开。这场雨下了三天三夜,雨停后,彼得走出小屋,他看到他那片坑坑洼洼的土地已经被大雨冲刷平整了,土地上还长出了一些小草。

21、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让头颈正直地吊住。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

22、李密,隋末辽东人,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23、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4、 (近义词):悬梁刺股 ,三绝韦编 ,牛角挂书

25、转眼十年过去了,他终于凑齐了十斤绒毛。他兴奋地拿着绒毛去岳父家,向岳父讨要炼金术。岳父带着他走进一个小院,打开了其中一个房间,房间里堆了很多黄金。岳父笑着对他说:“这就是你炼出来的金子,是你用十年时间种植香蕉换来的。”他立刻明白了岳父的良苦用心,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炼金术,而他通过辛勤劳动,已经成为一个富翁。

26、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27、而且刘德华的体重一直保持65公斤,130斤,能够一直保持体重,保持身材,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保持体重有多难,而华仔如今已59岁了,依然没有变过体重!他就能拒绝各种诱惑,来保持!这不得不说这个意志力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28、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29、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也笑话他,但他却不悲观失望,而是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了气,成了我国着名的生物学家。

30、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31、为什么这么说,华仔三十年如一日,无论每天晚上多么晚睡,都坚持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起来吃斋念佛练功。有的时候拍电影拍到后半夜,其他人都困得不行了,刘德华按照自己的程序还得压压腿,抻抻筋,不因为劳累而放弃自己的锻炼习惯。

32、可正是因为他们在葡萄园里挖宝藏,把整个葡萄园耕了一次,第二年,葡萄园的葡萄又大又甜,收成非常好。他们把葡萄拿到市场上去卖了很多钱。他们这才恍然大悟,父亲说的宝物就是辛勤劳作后的收获啊。

33、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34、“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依然认真地磨着铁棒。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根针呢?”

35、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

36、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7、董仲舒专心学习孜孜不倦。董仲舒书房后有个花园,但是他每天总是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不曾去花园,勤奋努力专心攻读,最终使他成为西汉著名思想家。

38、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9、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40、悬梁刺股。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41、   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42、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43、这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受益匪浅的,《从优秀到卓越》今后将成为经理人和首席执行官韦编三绝的宝典。

44、成功的过程很漫长,没有捷径可走,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辛勤劳动,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关于勤奋的励志小故事:这样也能成功据说有人在河边散步时发现了金子。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到这个地方,买下附近的土地,希望能够淘到金子。有些人确实找到了,但更多的人却两手空空。

45、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读书韦编三绝,书本内容滚瓜烂熟,那么不管考什么样的题目都难不倒我们的。

46、彼得顿时又有了新的想法:“虽然这里没有金子,但这块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它来种花,然后卖给其他人。这样我也能赚到钱,一样能成为富人的。”

47、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8、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为学时的勤奋: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正因为他的勤奋好学,才有了他以后的成就,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49、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

50、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51、战国时期,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为了日后以做大官,他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以便继续读下去。

52、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53、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54、于是,彼得留下来了,他种植了很多花拿到镇上去卖。镇上的人也很愿意买他的鲜花来装扮房间。终于,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一个富翁。

55、我小学时候,脑子比同龄人反应慢半拍,成绩也很差。而我父亲是个天赋非常突出的人,记忆力、逻辑能力、反应速度都超强,特别和反应速度上几乎是碾压我。从上学那时候开始,我爸单位同事的几个子女就在班上前五列,而我在班上后五列。

56、我在他眼里就是个笨孩子,记性不好+反应慢。我看他在前期也差点对我失去了信心,认为我不是读书的材料。但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我。他告诉我:“人要承认天资的差异。你天生资质不高,别人学一个小时,你要学两个小时才赶得上。

57、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书。

58、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59、 (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60、   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

61、苏秦因为求官不成,回家后被人家看不起,他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籍,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胀,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他就用锥子狠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在读书。正是由于苏秦的勤奋,终于他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活动家。从古人的实例中我们知道了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勤奋刻苦,因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62、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63、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64、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65、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

66、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劳动更加珍贵。再多的钱财也有用尽的一天,只有凭借辛勤劳动,我们才可以创造出取之不尽的财富。关于勤奋的励志小故事:真正的“炼金术”从前有一个人,梦想能成为一个大富翁,于是,整天就想怎样才能学会炼金术,田地都荒芜了。他花费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了大量的金钱钻研炼金术,最后变得家徒四壁。他的妻子哭着向自己的父母诉苦,希望他们能帮助丈夫改掉这个恶习。岳父对女婿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只是现在还缺少一件重要的炼金用的东西。只要你找到了这件东西,我就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67、  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

68、永远不要质疑勤奋努力的意义,对我这种天赋不怎么高的人来说,勤奋努力就是我人生的法宝。回顾我走过来的路,每次成长,每次超越,无不是由勤奋而起,也没有因勤奋而终。只要我一直勤奋下去,我相信自己还会一直进步。

69、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这样用功啊?”

70、他回到家以后,立刻将荒芜已久的田地重新耕作起来,种满了香蕉树。为了能够种植更多的香蕉,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等到香蕉成熟以后,他小心翼翼地从每片香蕉叶上刮下白色绒毛。他的妻子和儿女就把香蕉拿到集市上去卖。

71、他听了岳父的话后欣喜若狂,急忙问道:“快告诉我是什么东西?”岳父不紧不慢地回答他:“我们还需要十斤香蕉叶上的白色绒毛,而且这些绒毛必须从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采得,不然就不灵验了。等你凑齐十斤以后,我肯定告诉你炼金术。”

72、彼得做梦都想成为富翁,于是他也来到这里淘金。彼得没有足够的钱,只好买了一块没有人要的土地。他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几个月,把那块地翻遍了还是没有看到金子,他失望极了,因为自己所有的心血就浪费在这块没用的土地上了。

73、囊萤映雪。晋朝的车胤,家里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晋代的孙康家贫,晚上也点不起灯,就在冬夜坐在严寒的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诗书。

74、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牛拜见。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说:“《项羽传》。”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真是个人才。杨素回家以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得多。”于是,杨玄感便结交了李密,他俩成为好朋友。

75、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76、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77、”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有一个小学同学,也跟我的情况一样,记忆力不好,反应也慢半拍。当时他当班长,由于那个同学背书太笨,经常被他堵着背书,好几次都哭了起来。但他那个同学的父亲,这样告诉他的儿子:“别人花一个小时,你就花两个小时,不信赶不上。”

78、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