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孔子的教育名言及解释95句精选

孔子的教育名言及解释95句精选

admin 2023-04-01 01:41 心情说说

孔子的教育名言及解释

1、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2、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孔子的教育名言及解释)。

3、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的教育名言及解释)。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6、“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劳动者和接班人方面,更是体现在‘人的现代化’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之中”。学习10九大报告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对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表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要体现人的现代化。

7、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0、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11、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3、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

16、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7、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18、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19、(翻译)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20、对解题过程进行自觉的反思,使理解进入到深层结构,这是一个通过已知到未知、通过分析“怎样解题”而领悟“怎样学会解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基础到创新、从内隐到外显的飞跃阶段.

21、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2、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23、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25、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2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7、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29、(翻译)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3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31、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许多没有自我要求的学生,我们一定要让他达到一定的学业标准,这是现在的教师所碰到的最大难题,而且学生达不到要求的责任由教师来负。

3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释义: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33、(翻译)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35、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6、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37、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39、方应祥这篇八股文的深刻之处,不仅在于准确把握了孔子说话的对象和意图,不仅在于对“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状况说得透彻,而且在于,他深入一层,特别强调在和“女子与小人”打交道时,“君子”起主导作用,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可徒以难养咎女子小人哉”?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臣妾”的为人处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君子”影响的。盖一部分“女子与小人”,也是愿意“贞于行而廉于色”、“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如果这些人得不到“君子”的慈爱,反倒是那些“争妍取怜者之不以德升”、“骤贤骤不肖者之以淫骋”,这些品行好的也不免为风气所移,久而久之,也就同流合污了。所以,对那些企图“不以德升”的“争妍取怜者”,对那些企图“以淫骋”的“骤贤骤不肖者”,“君子”必须严守矩矱,不让他们得逞。“夫能中喜怒哀乐之节,而远近之节偕中矣;调不孙与怨之情,而天地万物之情俱调矣。”只要“君子”把握好了“远”、“近”的分寸,即使有少量“女子与小人”试图用不正当手段争宠,但因无从得逞,也就少人效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清正之风。换句话说,“臣妾”间风气如何,“君子”处置是否恰当始终是关键所在。方应祥提醒“君子”负起责任,而不要一味怪罪“女子与小人”,是他这篇八股文的一个亮点,也是其超越朱熹集注之处。方应祥对孔子的思路和语气,确有不同寻常的精到把握。

40、“这反映了中央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常年从事教育研究的项贤明表示,社会在经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较易实现,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41、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2、解读:培养学生,既要保养其纯真的一面,又要教之以人文礼仪,使二者相得益彰。

4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44、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45、解读:教育的时机很重要,弟子真心向学,到了急得抓耳挠腮的地步,稍一点拨,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释义: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48、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49、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5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51、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5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5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4、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5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6、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5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8、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5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60、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诸,“之乎”的合音。

61、那么教师和家长是否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哪?显然是否定的,至少大多的教师应该是明白的。而他们仍然这么做,总是有原因的。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停留在考试分数上,至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关是这样的,而且在数学命题中根本无法做到不同题目间的等值性,所以减少错误是第一位的,在试卷上无法很好地反映“不知、不懂、不会、不对”等等之间的区别,最后的分数更无法体现这些,所以对教师来讲,让学生将前两个步骤做扎实是行得通,并且可检测到的,而后两个步骤全在学生手里,教师和家长是放不下心的。于是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教师和家长怕学生不能较好地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用更多的作业(大多为机械重复式的)来占据这些时间;学生已经很少有自由支配时间了,所以但凡有一点自由时间总是先满足自己的最爱(很少有去完成后两个步骤的)。这个结谁来解?

62、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63、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64、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5、(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66、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6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69、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7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7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73、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74、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7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7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78、解读:每个人的才具、性情不同,因材施教,才会获得最佳的效果。

79、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80、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81、(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82、孔子说:“我在教学时一视同仁,不区分学生的类别。”

8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释义: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85、    波利亚及许多现代名家都提出:中学教师也要研究数学,要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研究一些不超过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的非常规问题,以便领略数学创造的滋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初等数学研究也是一种学术研究.

8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7、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混”是为了容易接受;不错,则是不能离开数学本质,“混而不错”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经典论断.另外,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概念在命题中应该尽量规避,在教学实践中不应把精力浪费在这种无关数学本质的形式化问题的细枝末节上.

88、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8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90、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91、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9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3、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94、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