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卡夫卡变形记74句精选

卡夫卡变形记74句精选

admin 2023-03-20 01:36 心情说说

卡夫卡变形记

1、《变形记》用表面的荒诞不经,来诉说作者内心的生活理想,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文学价值。卡夫卡的象征,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字艺术的深刻意蕴,又包含着理智的比喻。(卡夫卡变形记)。

2、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

3、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4、《变形记》主题思想是人的“非人的”思想变形。当人的“个体性”与自我心灵被忽视时,就不可避免与人产生“公共性”矛盾而导致命运毁灭。

5、他和每一个你我一样,在社会这个不停运转的大机器中,是一颗孤独的螺丝钉。

6、内容简介:《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7、卡夫卡认为,婚姻意味着走向独立,意味着自己有了和父亲平起平坐的「符码」。所以他曾对婚姻寄予了高度的期许与希望。然而,婚姻这条生路并没有走通。

8、《变形记》有趣的正是在于,表面上看,变形的当然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9、可惜的是,这种短命的欣喜并没能活到父子俩的下一次「共识」。这不仅是因为下一次「共识」的出现极其困难,更因为这种欣喜本身就只是卡夫卡的一厢情愿。

10、那么这种“异化”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变成甲虫的格里格尔被自己最关心、爱护的家庭嫌弃,在故事的最后,疼爱的妹妹甚至已经提出了要把那只丑陋的虫子赶出去,才能让一家人恢复平静的生活。亲情是人类各种感情中最牢固的一种,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与生俱来的纽带也变得脆弱不堪,人的自私、冷漠、残酷血淋淋地展现出来。格里格尔对家人的背弃并没有感到惊诧、愤怒,而是清醒地、平和地接受了这种现实。他一边“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一边悄悄地死去了。格里格尔的死亡换来了一家人的“新生”,卡夫卡对结尾的这种处理,让主人公的悲剧更加富有张力。

11、在金钱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卡夫卡变形记)。

12、《变形记》对“变形”的真正指向,绝不是人变成虫的意象,而是在格里变形之后给这个家庭每个人带来的生活上思想上的变形。再深入点说,是对这些人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

13、拂晓时分,其实还简直是夜里,格里高尔就有机会考验他的新决心是否坚定了,因为他

14、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15、起初,只有妹妹时常地来照顾他。格里高尔也逐渐地适应了虫子的生活,不过他仍然保留着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并且为家人的生活烦恼而感到不安和痛苦。

16、崇庆余、姜建国:《〈变形记〉——现实主义杰作》,徐州师院学报, 1989第3期

17、(收录于马克斯·勃罗德著《卡夫卡传》,叶廷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8、父亲的世界是卡夫卡遥不可及的,而作为儿子的他却自然而然的以「奴隶」自居,这段父子关系的异常可见一斑。

19、可是接着他又对自己说:“七点一刻前我无论如何非得离开床不可。到那时一定会有人

20、一天夜里,还是个孩子的卡夫卡闹着要喝水,父亲居然把他从被子里揪出来,挟到阳台上,让他穿着背心站了好久。卡夫卡怎么也想不通,喝水这样微不足道又合情合理的行为,何以遭到父亲如此对待。

21、卡夫卡笑了。他知道,家人见他变回小男孩,一定会很高兴。迈克尔一定也会很高兴。

22、一方面,他希望获得父亲的认可,不停压抑自己,学习法律。另一方面,父亲对文学所表现出来的鄙夷,使他既痛苦又愤怒。

23、首先是格里高尔。他发现自己变成甲虫以后,最先担心的是怎么去上班。

24、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卡夫卡与他父亲的关系,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他的作品。他反抗理性,而且是以「儿子」的身份,反抗象征着理性权威的「父亲」。

25、当他已经半个身子探到床外的时候——这个新方法与其说是苦事,不如说是游戏,因为

26、首先他要静悄悄地不受打扰地起床,穿好衣服,最要紧的是吃饱早饭,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他非常明白,躺在床上瞎想一气是想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他还记得过去也许是因为睡觉姿势不好,躺在床上时往往会觉得这儿那儿隐隐作痛,及至起来,就知道纯属心理作用,所以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逝。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重感冒的朕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27、相比之下,卡夫卡的母系洛维家族,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之中不乏学者和冒险家,大都爱幻想、好猎奇,普遍拥有比较古怪的脾气和「神秘羞怯」的性格。

28、他在那里整整待了一夜,一部分的时间消磨在假寐上,腹中的饥饿时时刻刻使他惊醒,

29、However,astheplotcontinued,Gretestartedtobecomemorearrogantandlessconsiderateofherbrother’ssentiments,recognizingherselfastheexpertconcerningtoGregor’swell-being.SheinsistedonremovinghisfurnitureandbelongingssothatGregorthebugcanclimbandcrawlmorefreelyinhisroom.ShethoughtsheassistedGregorbycreatingamorecomfortableanimal-habitatforhim,butshe,inrealitystripthelasttracesofrelevancetohumanityfromGregor.WhenGreteandthemotherenteredhisroomtocleanupthefurniture,Gregordingedtothepictureofthewomeninfurssincethatwastheonlyobjectthathecouldsaveandthatcouldprovehisformerhumanity.Gregorwasinabsolutepanicandattemptedtostoptheremandofhischaracter,Heshockedhismotherandsubsequentlyenragedhisfather,whoseverelyinjuredGregor.EventhoughGrete’soriginalintentionwastoimproveGregor’scomfort,shecausedtragicandirreparabledamagestoGregor’srelationshipwithherandtherestofthefamily.Hermiscalculationwasprimarilycausedbyhaughtiness-shepresumablyassumedthattherewasnothinghumanleftinsideGregorandonlyphysicalcomfortsneededtobeconsideredforthis“bug”.Thismiscalculationforeshadowsthefollowingworseningofthesiblingrelationship.

30、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31、卡夫卡在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父亲对卡夫卡的教育手段是“骂、威吓、讽刺、狞笑”。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曾提到他欣赏一位犹太演员洛伊,而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做一只甲虫。

32、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33、卡夫卡并没有放过格里高尔。任由这个“异人”挨饿,遭到令人痛心的委屈,在小房间里步履蹒跚。最终死去。这只甲虫走向死亡的过程,正是卡夫卡用紧扣异化的修辞吟就的绝望哀乐。

34、▲卡夫卡的父母 赫尔曼·卡夫卡与朱莉·卡夫卡

35、袁可嘉等人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在论及《变形记》时认为,它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一篇重要作品,因为它尖锐地触及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许多带本质性的问题,如异化现象、人的灾难感和孤独感。索绍武在《亦幻亦真好精彩》一文中指出,由于卡夫卡处于一种“孤岛般”的环境,使卡夫卡产生了“异乡人”的失落感和异己感,格里高尔的极度悲凉的心情、孤独的感受,及凄惨的命运,实际上是作家本人内心的外化与宣泄。也有论者提出,《变形记》表现了卡夫卡对社会的批判和对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作家将“异化”的批判与由于一种深沉的愧疚感和自觉的负罪感所引起的自我批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6、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却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却又看不到出路。其中非常具典型性的一个代表,便是短篇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格尔。

37、然后是家人。之前他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虽然家人不关心他是不是开心、喜不喜欢这份工作,但至少他是家里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长子。

38、归根结底,格里高尔是被自己充满惶恐的心所吞噬,而这种不幸又反倒成为他的罪孽,他自己无法呐喊,无法控诉,只好由卡夫卡来完成一个遭到扭曲的可怜人的葬礼。

39、对于文学作品中投射父子关系这件事,卡夫卡并非是无意识的。法国文艺理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Ragaa Garaudy)在其著作《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中》,专辟一章来讲卡夫卡。加洛蒂提到,卡夫卡曾经说过:

40、也许,比原来还要美好,在格力高尔妹妹的跳跃中,格里高尔被忘记了。不,他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过是幻觉,在一场闹剧过后,生活又滑回了原来的轨道,格力高尔,不过是萨姆莎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

41、这种似曾相识的无力感与羞耻感让他发现,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始终未能打破这种可怕的循环。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相互渗透联结,引爆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黑暗空间。

42、如果就一直这样下去,或许他可以波澜不惊的过完一生,然而一觉醒来,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4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博尔赫斯评论卡夫卡:“最初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看了他的作品以后,我觉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都能辨别出他的声音,或者他的说话习惯!”

44、上述诸多作品,都充满了「儿子」对「父亲」的恐惧,对自身及周遭环境的怀疑。虽然《审判》和《城堡》中没有具体的「父亲」形象,但「法官」、「律师」、「警卫」和官僚机构,以及《城堡》中可望不可及的城堡,都是父亲绝对「权威」的象征,都喻指着那个难以抵达的,名为父亲的权威。

45、父亲甚至已将对卡夫卡的否定内化为一种习惯,卡夫卡说道:

46、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47、勃罗德在《卡夫卡传》中记叙道,在卡夫卡生命的后期,他时常会与朵拉谈论父亲带他去平民学校学游泳的经历。不过这时,他想与父亲说的话,已与《致父亲》截然不同:

48、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49、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50、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

51、在卡夫卡的童年记忆中,父亲很多类似的「教育」行为令他无法理解,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那次卡夫卡因喝水而为自己招来的「祸患」。

52、「我觉得仿佛只有在您未曾覆盖的地方或达不到的地方,我才有考虑自己生存的余地。根据我想象中您那庞大的的身躯,这样的地方并不多,仅有的那些地方也没有那么欣慰,而婚姻尤不在此列。」

53、弗兰茨·卡夫卡,这位中年早逝的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去世后名声却响彻世界文坛。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到了人的异化,同时又发现了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相互排斥以及主体的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内在悖反。

54、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人对他日渐厌恶。后来父母为了增加收入,将空出的几间房出租。一天晚上,妹妹在客厅里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格里高尔,他不由得想起从前的愿望——通过努力地工作,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学习,格里高尔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客厅,他的出现吓坏了房客们,后者借机嚷着要退租。这时,妹妹终于表示无法再忍受这种情况,要求父母设法将眼前的怪物——格里高尔弄走。于是,格里高尔终于清楚了自己的处境和家人对他的态度,一时间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要强烈,当天夜里,格里高尔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在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55、身子,想把自己甩出床去。倘若他这样翻下床去,可以昂起脑袋,头部不至于受伤。他的背似乎很硬,看来跌在地毯上并不打紧。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响声,这声音一定会在所有的房间里引起焦虑,即使不是恐惧。可是,他还是得冒这个险。

56、作者把这种冷酷的社会关系写得极其平淡、“合情合理”,似乎无论什么人处在那种情况下都会采用同样的态度。

57、但这从表面上看来反常、虚妄、荒诞的事情,从社会本质来看,又是正常、可能、现实的。

58、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其代表作《变形记》《城堡》《审判》等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度在文坛掀起卡夫卡热.

59、根据卡夫卡的叙述,父亲虽然表面上不对他的婚姻过多干涉,可那仅有的「并不多」的干涉,却在摧毁卡夫卡婚姻这件事情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60、父亲的能力范围并未涵盖写作领域,他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对不仅不令卡夫卡沮丧,反倒使他颇有成就感。于是,卡夫卡将文学创作视为「反击」父亲的第一个阵地。

61、晚报读给母亲听,有时也读给妹妹听,可是现在却没有丝毫声息。也许是父亲新近抛弃大声读报的习惯了吧,他妹妹在说话和写信中经常提到这件事。可是到处都那么寂静,虽然家里显然不是没有人。“我们这一家子过得多么平静啊。”格里高尔自言自语道,他一动不动地瞪视着黑暗,心里感到很自豪,因为他能够让他的父母和妹妹在这样一套挺好的房间里过着满不错的日子。可是如果这一切的平静、舒适与满足都要恐怖地告一结束,那可怎么办呢?为了使自己不致陷入这样的思想,格里高尔活动起来了,他在房间里不断地爬来爬去。

62、本书为卡夫卡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一次斗争的描述》《变形记》《在流放地》《普罗米修斯》《饥饿艺术家》等38篇作品,其中《变形记》为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养薄情寡义的家人.有一天他突然变成了甲虫,再也无法对家庭做出一丝贡献.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妺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在饥饿中孤独痛苦地死去.

63、《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在父亲破产后,拼命地工作,使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母亲和他特别喜欢的妹妹葛蕾特重新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他由普通的伙计变成了成功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64、第二天早上,卡夫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虫子了。他伸伸胳膊,伸伸腿,赶紧爬下床,穿好衣服,站到镜子前。

65、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66、其次,《变形记》还表现了在现代社会里人对生活压力的畏惧和逃避。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就像是他对于自己命运控制的无力。这种恐惧与无力,挣扎无果后的绝望,是作者表达给读者的近体化情绪,给我们带来一种强烈代入感。

67、这封信后来常常附在卡夫卡的作品集中出版,有一些小说集,因收录此信而直接以「致父亲」来命名。这封信可以说是人们窥探卡夫卡「父亲情结」的一扇窗。

68、在《变形记》里,现实与梦幻、合理与悖理被扭结在一起,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69、于是,「恨屋及乌」就几乎成了必然。父亲会不留情面地贬损从未见过的卡夫卡的朋友。他们之所以该骂,只因为他们是卡夫卡的朋友,因为「谁和狗躺在一起,起来之后便有了跳蚤」。

70、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71、他的困境,就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困境。每个尝过生活的苦的成年人,都应该读读卡夫卡的《变形记》!

72、与此同时,作品还告诉读者,格里高尔的家人并不是过分见利忘义的坏蛋,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他们甚至还不乏善良的心肠。

73、任卫东:《变形:对异化的逃脱》,《外国文学》,1996第1期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