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名人读书经验77句精选

名人读书经验77句精选

admin 2023-03-09 08:35 心情说说

名人读书经验

1、第二位的胡汉民,他在国民党中的资格比汪精卫更老,汪精卫19岁成为秀才,胡汉民22岁就中了举人,从同盟会甚至是最早的革命时期,他就开始追随孙中山,清末时期的一系列起义胡汉民在其中筹款的功劳非常大,后来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胡汉民就是他总统府的秘书长,也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孙中山在1924年北上去北京的时候,在广东要有人看守革命大本营,也就是要有人代行孙中山的职权,而这个人就是胡汉民。这就相当于古代皇帝出去打仗,留下京城负责监国的通常是太子,胡汉民当时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就有这么高。

2、(2)著行察习。即应该明白自己学习过程的本身,这样才可以“知其道”,即掌握住学习规律,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使之合乎规律。如果“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那就会成为平庸的读书人。名人读书的读书方法11“八面受敌”是一种抓住一个中心、集中精力只解决一个问题的读书方法。发明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3、维持影像阅读状态的秘诀有两个:第一个是深呼吸,保持同样的速度。二是配合翻页的节奏,在心里面重复单纯的话语。比如:放,松,放,松。(名人读书经验)。

4、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5、李嘉诚的成功是他选对了行业,人生选错了不适合自己的行业,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成功。

6、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7、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文化建设月刊《我的读书经验》(名人读书经验)。

8、读书“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9、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10、“我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书的需求不同,但适合所有人、任何年龄阶段的,那就是人物传记和一些经典著作。”

11、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1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13、即如蒋子潇,我在看见《游艺录》以前,简直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父师的教训向来只说周程张朱,便是我爱杂览,不但道咸后的文章,即使今人著作里,也不曾告诉我蒋子潇的名字,我之因《游艺录》而爱好他,再去找《七经楼文》与《春晖阁诗》来读,想起来真是偶然。

14、作为一个弱女子,究竟凭什么斗的过这个拥有强大背景的巨头?究其本质是因为她读过书,有文化!

15、(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16、  编辑贺孝瑚:孩子的思想还没有固化,最喜欢的就是天马行空地想象,我们的小朋友就具有这样的优点,将一支小小的铅笔,画得如此的饱满,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小朋友写这一构思过程也写得如此条理清晰。我也相信,只要你努力了,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次获奖只是你前进路上的一小步。

17、我们先把时间回到1925年3月12日,这天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但是他并没有指定革命接班人,至于为什么孙中山没有指定接班人,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这个时候在广东革命政府这边,有资格继任的前四名是确定的,他们分别是: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和许崇智。而这个时候的老蒋,最多只能排第我在这里说的第五只是最多,什么意思呢?这就好比今天的北大清华是我国大学中排名前两位的大学,其他的大学都不敢说自己能排进前两位,他们最多只能争第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等。我在这里说的第五就是这个意思,当时能排第五的人有很多,老蒋还不一定是第五。

18、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19、理论已经掌握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用来指导实践;

20、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21、第三位的廖仲恺是国民党的左派人物,什么为左派呢?就是坚定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所以后来国民党很多左派人物也多出自与廖仲恺有亲密关系的人,如他的妻子何香凝、儿子廖承志等,一直都以左派人物的身份活跃在民国的政治舞台上。

22、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

23、每见今人不好读书者,辄以此藉口。此欺人也。日记一叶,月记一卷,十年之内,可记百余卷矣。非不能,实不为耳。朱竹垞有言:世岂有一览不忘、一字不遗者,但须择出切要处记之耳。竹垞为本朝第一博雅人,其说如此,以告学者。

24、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25、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26、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我们精选十大名家的读书心得,希望通过他们的读书方法,能让每一位读者都实现“开卷有益”。让阅读把生活中的寂寞,转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27、钱钟书读书,精锐挺进,浩瀚渊深。量大如重峦叠嶂,山高水长。其气势如鹰击长空,纵横裕如,略无阻碍;其全面性如综合部队,兵种齐全,方法现代,周密而充满活力。他是错位文化的整形大师,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刑侦大师。先生旧学邃密,新知深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然而,即令美国国会图书馆那样的藏书量,也“居然有那么多钱教授不要看的书”(董桥语),可知读书选择的必要和重要。

28、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29、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0、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31、立志在某方面成为高手,却无法保持足够的专注力;

32、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3、乔布斯、扎克伯格、普京、奥巴马······其实这些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的名人最开始也都是普通人,他们曾经遇到的问题,现在也在困扰着我们,比如:

34、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5、读书类主题阅读必读书籍,经典之作。豆瓣评分高达5分,非常不错的成绩。作者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此外,作者还针对不同的书籍,介绍了不同的读书方法,实用性非常强。

36、学避“六蔽”。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总之是不好的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  《史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水平,司马迁的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无端受了宫刑,以致郁闷激愤之情溢满胸中,发而为文,句句皆带悲愤。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38、文章原刊《季羡林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39、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才如林,学者如云。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

40、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41、读完一本书,有一个空间去思维,使这个书变成你生命养料的一部分,这样你读书的时候又轻松,又有才华,又容易进入书里面。

42、  因为以前都是我请作家给我签名,从没有过作家让我给他签名!我给何爷爷签上了:“何爷爷,祝您健康!郭可心2016年12月4日”。然后,何爷爷也在和我交换的《杜娜娜的开心事儿》一书上签字:“可心小朋友:认真读书!何伊经2016年12月4日”。

43、老蒋的学历其实很差,当时国民党内部都不太看得起他。蒋介石在日本期间其实就读于振武学校,拿到今天来说,就是一些留学生到了当地的时候语言还没学好,当地的学校就会组织一些预科班,先让这些留学生在当地学习语言,等语言学好了再进入正规大学学习,振武学校就是预科班的性质。而根据现在的档案材料,老蒋在振武学校期间主要是负责养马的,就跟《西游记》里孙悟空那个弼马温差不多,对于这点老蒋后来当然是不承认了,所以他一生都在扯个弥天大谎,说自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所名校,如我们熟知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小凤仙的老公蔡锷将军、大军阀阎锡山、孙传芳,包括许崇智都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

44、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只问本性,不问效用如何、目的何在、或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只问理论的由来,不问事实上的由来,譬如,有一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画此三角形之人目的何在,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是什么时候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有何好的结果等。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合必等于两直角,就是三角形之所以成为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就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45、2)找出关键语,关键语就是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核心词汇,非小说类的书籍,大部分人都能轻易的找出关键语。

46、因为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国际上只有苏联承认,其他还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这种外交部长就相当于今天大蒙古国的海军部长——屁用都没有,胡汉民被架空了,前面少了一座大山,老蒋成为了国民党中的第四号人物。廖仲恺案狗血不断,老蒋三次捡漏跃升老二在胡汉民被架空后,紧接着1925年8月份又发生了廖仲恺遇刺案,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其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国民党联系各方的纽带,国共合作他是纽带,苏联帮助国民党他也是纽带,而且在民间的声望还非常好。

47、周振甫,浙江平湖人,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学者。他读书,特别是对古典文学著作常常采用的方法便是诵读。和我们小时候简单的背书不同,诵读更加强调对一篇文章语言风格的细细品味,在抑扬顿挫间感受作者笔下文字的别样魅力。通过诵读的读书方法,等到自已写作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会习惯性地采取类似的语言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当然,想要写出更好的文章,还是得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文风。

48、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49、(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50、巴金先生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温故知新,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51、结合阅读的目的,针对性地阅读不同书籍中同一内容,就比如我最近在做读书类的主题阅读,本期的内容是读书方法的总结,我就根据这个目的只看每本书中有关阅读方法的推荐,其他的内容暂时性放弃。

52、星期天,我有幸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举办的一个活动。

53、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54、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55、地址:防城港市港口区桃花湾广场康晨小区A-10号

56、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著名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著述甚丰,作品集达五十余种。如《自己的园地》、《知堂文集》、《苦茶随笔》、《书屋一角》、《新文学的源流》等,译文《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57、  贵阳北大培文小学一年级的罗智翼希望亲手制作绘本,却不知该如何下手。冯婷告诉他,其实制作手绘本并不是很难,只要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用笔画出来就可以了。

58、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59、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

60、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

61、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五:陈景润认真读书

62、研究名人从经典中得到了哪些启发,以及如何指导行动,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名人经历和经典中能够提炼出心法,从而给现在的我们带来帮助。

63、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64、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

65、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66、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67、  凌晨四点半你在干什么?大部分人都处在睡梦之中。而哈佛的学子们早已手捧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到了哈佛你就会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了更多努力的人。

68、首先,他注意有系统地读书。用现代话来说,也就是根据自己建立知识结构的需要,从整体考虑,有计划地读一大批书。他从小立下大志,常用祖父陆佃“映月读书”的精神勉励自己,决心要有系统地读万卷书。

69、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对应实践。

70、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为了自己的身份而自卑,反而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她的心灵纯洁而高尚,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这使罗切斯特大为震惊,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收获爱情的她也收获了金钱——她得到了叔叔的一大笔遗产。然而,在金钱面前,她不受诱惑,马上把钱财分给了贫穷的表兄妹们。因为在她心里,亲情比金钱更为重要。《简爱》为受欺压的下层平民发出了心声,为在男尊女卑社会里饱受欺凌的姐妹们喊出了心声。这就是它至今仍是各国读者最喜爱阅读的小说之一的主要原因。

71、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72、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3、外国书读得很少,不敢随便说,但取舍也总有的。在这里我也未能领解正统的名著,只是任意挑了几个,别无名人指导,差不多也就是偶然碰着,与读中国书没有什么两样。

74、朱熹的“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

75、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76、  迷茫时,简·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同为爱读书的女孩,我也必将坚定地追随她的脚步,大步向前!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