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李清照最著名20首诗43句精选

李清照最著名20首诗43句精选

admin 2023-03-02 08:40 心情说说

李清照最著名20首诗

1、“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那就开始回忆吧。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时,闺中有许多闲暇时光,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2、今天,是李清照诗词赏析的最后一期,在这20期里,我们重新陪伴她走过一生,也从她的诗词中感受着她的情绪,她的才气。今天,我们用她最了不起的一首词来做本期节目的结尾——《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她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却在平淡的语言中婉转地表达着自己心中的大悲大喜,堪称词坛大手笔之作。让我们就用这首绝顶之作完美的结束这一集的“李清照诗词赏析”吧。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最著名20首诗)。

4、此词吟咏寒梅。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5、此词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己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继之以天上神话世界,构思新颖,境界奇丽。

6、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7、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8、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那个秋天,李清照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秋天蓦然转身,别过了岁月。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71岁,在这70余年里,她从少女的无忧无虑,到为人妻子的幸福甜蜜,再人到中年的落魄奔波,晚年的凄凉孤寂,一生,太过传奇,而他也正是因为这种丰富饱满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一篇篇佳作。

9、题主说,李清照诗词中包含“愁”字的就有28首。但这个“愁”字在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的含义却有着颠覆性的不同:前期的“愁”是一种情愁,是一种少妇思夫之愁。而后期的愁是一种国破家亡的愁,是一种流离失所之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上两首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前一首传神之处在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一个少妇思夫的内心活动描写得十分传神。

10、丧夫后的李清照悲戚难当,可也不忘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好当时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打动了她,两人便迅速闪婚。

11、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12、《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1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4、南渡以后,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第一首能准确纪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臣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1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玩到尽兴天却黑了,划小舟回去,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争着划呀,争着划呀却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17、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见仁见智。依笔者拙意,对这两句蕴意的把握,或可空灵一些。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唐宋词十七讲》)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花草蒙拾》)

1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9、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大手笔。

20、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21、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22、0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24、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5、词一开始“妙手”二句,就是说因为高明画师手画的崔徽像,所以她的眼睛才水晶晶的,嘴唇是绛红色的,恰到好处,有似真人。“水剪双眸点绛唇”,颇似合取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明珠点绛唇”句意点化而来。崔徽诚然很漂亮,秦观在《崔徽》诗里写道:“轻似南山翡翠儿,”“裴郎一见心如醉,”而最能显示其神韵风采的还是眼睛和嘴唇。“疑是”三句,是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用这段文字来说崔徽的容色就像宋玉描述的东邻女一样美妙。这是由画像是半身而想及邻女偷窥宋玉,墙头半掩玉体的形象,来补充对崔徽刻画之不足。词的过片“往事”两句,写崔徽画像上的神态是眉黛含颦,因崔徽请丘夏写真时,她正怀着悲伤的心事。说今天看到崔徽的画像,这样美丽动人,谁还再想到她过去酸辛的往事呢?

26、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7、词题“莺莺”,指崔莺莺与张生故事。出自唐元稹《会真记》。即贞元中,有张生游于蒲州,寓普救寺。适有故崔相国遗孀偕女莺莺亦止宿该寺之西厢。张生偷窥莺莺容色惊人。未几便遭兵乱,强索莺莺。崔母言能退兵者,许莺莺为妻。兵退,崔母毁约。张生忧思成病。后经好心侍女红娘周旋,莺莺张生终于在月下幽会。后张生赴京,遂不复见。

28、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29、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3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1、不管是少女时的聪慧羞涩,抑或婚后的相思缠绵,还是老年后的凝重悲伤,不得不说李清照的诗词造诣真是鲜少能有人企及。

32、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33、清·彭孙通《金粟词话》: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34、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35、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36、李清照作为才女,写起小女儿家的天真烂漫来,当真是活灵活现。顽皮的少女,刚刚荡完了秋千,香汗淋漓,这时却看到自己心仪的情郎,娇羞的她,来不及穿鞋子便跑了,这本就很形象了,更妙的是,词人在末尾写道:“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天真烂漫、娇羞紧张的情态,当真是如在目前了,这无疑是一首令人惊艳的作品。

37、此词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菊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风格独特,笔法巧妙,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颇得宋诗之风。

3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9、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40、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41、此词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42、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