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歌德简介92句精选

歌德简介92句精选

admin 2023-03-02 08:36 心情说说

歌德简介

1、  1828年10月23日(德国应统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2、我想试图阐明,他的那种模仿对我们曾产生过什么影响,以及它到底能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已经发表过的观点、同意的部分,我就再把它重复一下,不同意的部分,我要简要地、正面地表示不同意,但不进行反驳,也不与之争论。

3、首先,我们要知道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市民大众会将维特视为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市民大众的观念完全相悖,可以想见,在那个时代,这部作品带给社会多大的震撼。

4、 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5、  1826年,爱克曼向歌德正式提出要出版他辑录的《歌德谈话录》的请求。那时由他编辑的《歌德文集》即将出版,他建议他编的这本小册子与《歌德文集》一齐出版,而且放在前面。歌德没有同意。1830年,爱克曼再次向歌德提出出版《歌德谈话录》,这次仍遭歌德拒绝。

6、BRIEFE,TAGEBÜCHERUNDGESPRÄCHE(歌德简介)。

7、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8、  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9、  1829年4月12日(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10、北京万丽店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7号金茂万丽酒店一层

11、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歌德简介)。

12、关于诗剧的主题。残雪在《是什么促使作者写下了〈浮士德〉》一文中写道:艺术家要表现的就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二重性矛盾如何推动着人性的发展,《浮士德》是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自身奥秘的证明。杨武能的《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认为,诗剧宣示了一种源于对人类存在的肯定,一种积极乐观的、本体论的有为哲学。也有人指出应该看到剧中具有一个“人性”的主题,它是作品的内在结构,将看似无序、散乱的材料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隐在的整体。

13、  1827年2月1日(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

14、  尽管如此,梭瑞的部分还是难以与爱克曼自己的部分融为一体。为了让读者知道这第三部分是由两部分组成,凡是采用梭瑞的部分都加上了引号。第三部分于1848年出版,时间跨度仍是从1823年到1832年。它不仅填补了第一和第二部分留下的空白,而且扩大了谈话的范围,特别是关于自然科学的话题。

15、讲话喜欢以“阿普”自称,渴望获得关注,渴望突破自我,尝试一些冒险的事情想要证明自己。

16、这部作品还被放入各种不同的语境中解读。蒋世杰《〈浮士德〉潜藏的原型象征体系》一文认为诗剧以希腊和《圣经》神话为原型,潜藏着一个原型象征体系。如涵盖全剧的原型性主题:生命的金树才是长青;原型性叙述:浮士德的螺旋式上升的人生圆圈,使悲剧呈现为一条浮士德曲线等。而且,歌德不仅是激话和利用了原型,更是重塑了原型。陈晓兰的文章《〈浮士德〉与神秘主义》在神秘主义的语境下提出,歌德用神秘主义和基督教正统的对立来决定人物形象和主题,他“讴歌”死亡,以唤起新生事物,用巫术的颠覆性意义为他的个性主义思想及批判服务。刘建军在《两面神思维与〈浮士德〉辩证法思想的深化》中借用两面神思维,指出诗剧在异质对立中更包含了同质对立,即善恶对立中还包含着善善对立,与同时代相比,这是思维方式的进步。

17、  1831年2月14日(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18、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9、这一回,我要从几个方面考察莎士比亚,首先把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然后把他与古人和现代人相比较,最后把他作为真正的剧作家加以考察。

20、就简单地说这几句话吧,当然,这几句话绝对概括不了莎士比亚的全部功绩。他的爱好者和崇拜者们肯定还会补充许多。这里我们想再指出一点:莎士比亚的作品表明,像他这样的作品是很难得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不同于别的作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该作品的基础,并在它的整体中发生作用。

21、  爱克曼是个非常执著的人,虽然歌德不同意马上出版,但回忆、整理、编排歌德谈话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只是由于主要工作是编辑《歌德文集》,这项工作就只能放在业余进行。1832年歌德逝世,出版《歌德谈话录》再也没有什么外在障碍了,爱克曼在编辑歌德遗稿之余全力准备这本书,1836年才正式出版。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从1823至1827年的谈话,第二部分包括1828至1832年的谈话。

22、  1827年5月4日(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23、写浮士德和小市民出身的玛甘泪相爱,遭到封建和宗教势力压制,他们的私生子被溺死,玛甘泪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浮士德的生活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对立,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追求。

24、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在歌德去世后出版了《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几乎没人会怀疑这些信件的真实性,她成了歌德忘年恋故事的女主,歌德的女缪斯。可惜贝蒂娜翻了一个很多这样的人都会犯的错误,她没有把歌德给她的真实信件销毁。1820年,她和歌德的真正手札被发现,人们才知道这位女士改写了歌德给她的回信,而几乎重写了自己的去信,并且更改了日期,使它们间隔不要过长。歌德的原信只是一些普通的回信,还曾劝她要“跳出自我”。人们并未发现任何可以证明歌德为贝蒂娜深深痴迷的话语,显然贝蒂娜的疯狂,深情的表演并没有吸引歌德。人们还发现她把和自己哥哥,女友之间的书信出版时都有编造,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问题,学者们于是把她视为骗子,但这一点不妨碍世人以讹传讹的讲述歌德对她如何一往情深的故事,她以歌德的女神和缪斯的身份,留在了文学的殿堂里。

25、  1831年12月1日(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26、迪迪的同班同学,不喜欢动手做事,喜欢命令哥哥阿凯帮忙,喜欢微仰着头讲话。

27、  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28、  1827年1月31日(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29、  1824年2月22日(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30、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评价歌德为“一个诗人和哲人国度里最伟大的诗人兼哲人”,“《歌德全集》(德文版)的出版首次将一个全面立体的歌德带到中国”。

31、  1829年12月6日(《浮士德》下卷第二幕)

32、  1831年5月2日(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33、孙德宏,报人,文学博士,高级编辑,著有《底线理想》《温暖平和》《新闻的审美传播》《孙德宏社评选》《新闻演讲录》等,曾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寻找时传祥》入选全国高中、初中语文课本。现供职于工人日报社。

34、即使像莎士比亚这样被称作“独一无二的伟大大师”级的人物,歌德也在更大程度上把他的成就归功于伟大而雄强的时代。他在《谈话录》说:“莎士比亚的许多天才奇迹多少还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比起个人的天资禀赋来,歌德对时代环境和群体积累显然更看重些。

35、  1826年12月13日(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36、  1829年4月2日(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37、如果我们称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作家之我们就必须同时承认,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一个人,他能像莎士比亚那样洞察世界,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一个人,他能像莎士比亚那样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见解,并且让读者跟他一起在更高的程度上领悟世界。

38、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莎士比亚的剧本,我们会发现,其中诉诸感性的行为要比表达精神的词句少得多。他让一些容易想象的事,甚至一些最好通过想象而不是通过视觉来把握的事发生在他的剧本中。《哈姆雷特》的鬼魂,《麦克白》的女巫以及一些残暴行为都是通过一些想象的力量才获得它们的价值,而那各种各样的小插曲就更得依靠这种想象的力量了。

39、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以此驳斥了君主权力来源于教皇的观点。

40、她一生为不朽而战,后来嫁给了哥哥的朋友,诗人阿尔尼姆,一直活到74岁,生了八个孩子,是当年的德国著名的沙龙女主人,她出版了和歌德的书信集以及和前女性友人以及和哥哥的书信集,后来都被发现经过编造,篡改。这些书信集使她一举成名,可惜后来她自己的文学创作,却使她倾家荡产,但是无论如何,在追求不朽这条道路上,她成功了,为了纪念她,德国5马克流通纸币上印有她的肖像。

41、1724年6月17日,农历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42、  本书由爱克曼辑录,朱光潜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43、阿尔贝特,则始终是那样的可亲可敬。甚至一旦维特出现在绿蒂身边,阿尔贝特常常立即走开,他觉得自己在场会使维特抑郁沮丧。可见,阿尔贝特是一个气量大、心胸宽广的人。然而,阿尔贝特跟维特开始起了冲突。有一次,维特从阿尔贝特口中得知,之前绿蒂父亲的秘书对绿蒂也起过爱慕之心。结果事情暴露了,这个秘书也因此丢了差事,最终发了疯。维特觉得,阿尔贝特在叙述这件事情的时候,非常无动于衷。还有一次,瓦尔海姆发生了一件凶杀案件。凶手是一个寡妇家之前的雇工,死者是寡妇家现在的雇工。两个雇工都对寡妇产生了感情,前雇工嫉妒现雇工跟寡妇的关系,于是便把他杀了。维特同情凶手,觉得他无辜,甚至为他求情。但是阿尔贝特觉得凶手罪无可赦,两个人便发生了争执。

44、浮士德在经过了地狱和天堂心理的几番较量之后,终于明确了地狱映照后的天堂世界的最高定位,频繁冲突的世界给予他丰富经验的汲取,事业的“大我”追求是经验积累后的总爆发,更高境界的追求呼唤出了浮士德的心声。

45、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46、但丁·阿利基耶里(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47、关于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歌德指出每个人,包括最伟大的天才在内,既因他所处时代的短处而受损,也会因所处时代的长处而受益。艺术家的思想受制于所处的时代,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时代允许的范围内。

48、但对知识极限世界的清醒审视和对鲜活生命的拷问之后,他又陷入了“枯守这个牢笼,在这里暗淡无光”的心理体验,乏味和僵死的知识以及由此而发的阴暗、无聊的精神焦渴更加剧了无法预知未来的精神危机,百般的厌恶和极度的恐惧决定了他对无意义生命的剥夺。

49、什么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呢?请大家对这些概念不要害怕,我为大家简要梳理一下。首先,什么是古典和浪漫?在我看来,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分为哲学和文艺——哲学偏客观、理性,而文艺偏主观、感性。而单在文艺领域,又派生出两大分支:古典和浪漫——古典偏客观、理性,而浪漫偏主观、感性。进一步说,古典,就是要遵从一些原则,精确的文风、体裁、韵律,等等;浪漫,则是要不循常规、有趣味,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那么接下来,什么是“主义”呢?也请大家不要对它敬而远之,觉得它是非常玄的概念。事实上,在我看来,“主义”就是“主张”的意思,但是它是对很多相类似的“主张”的一种概括。举个例子,有人说“我要少吃东西”,有人说“我要少喝饮料”,有人说“我要多运动”,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三者概括起来,叫做“减肥主义”。那么,古典主义,就是一大群人主张用古典的方式来做文艺表达;浪漫主义,就是一大群人主张用浪漫的方式来做文艺表达。

50、  1827年1月18日(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51、《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力作,前后经过了60年,它属于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巨著之奠定了歌德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52、主人公与海伦之间的结合生产出了欧福良,表现出歌德希望18世纪的人们能够找回古代那种完美的人格。浮士德饱学的形象代表着近代社会科学的极大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理性思维追求。

53、体现出了文艺复兴之后的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我生前当及时享乐,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当摩非斯特与他签约时,他说“思想的线索已经断头,知识久已使我作呕”。

54、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55、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56、而海伦则代表着历史中那种无法通过理性逻辑推理了解的部分,无法征服。然而欧福良很快就夭折,以及海伦的离去表明了近代科学并非万能,理性强行超越自己的应用领域将无可避免的遭到失败。

57、作为一种受到羡慕的古典美的典范,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家希望让人性重新回归到古希腊“和谐”与“静穆”的境界,以克服人性分裂、克服困难。

58、瓦格纳这个人物,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学究气极浓的沉迷于书斋的知识分子,残雪却在《靡非斯特为什么要打那两个赌?》一文中顺带提到:他以否定个人生活和欲望的方式,唱出了对生命与欲望的赞歌。如果他敌视生命的话,结晶人就完全是多余的产物。

59、离别。维特离开了绿蒂,在一个比较大的城镇安顿了下来。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枢密顾问的工作,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这跟之前乡下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维特跟上司的关系不是很好,他觉得上司的办事方法可笑至极,自己忍不住要违抗他,因此常常使上司很不满意。不过好在他又在工作中结识了C伯爵。跟维特的上司不同,C伯爵是一位心胸开阔、学识广博的人,也很器重维特。

60、“五四”之后,开始了对诗剧的翻译,并出版了中国最早的歌德研究专著:冯至的《歌德论述》。其中的《〈浮士德〉里的魔》等两篇论文直接对《浮士德》进行了解读,文中将其看作一部肯定精神与否定精神斗争的历史。

61、关于诗剧的性质。绿原在其译本前言中称之为“富有鲜明的乐观主义的性质”的悲剧。余匡复在1991年编写的《德国文学史》中提出:《浮士德》同时包含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是严肃的正剧,因为诗剧的结局是光明的,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前途的回答是乐观的、肯定的。

62、  1827年3月21日(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63、莎士比亚是通过有生命力的词句发生影响的。而诵读是传达词句的最好方式,听众的注意力很集中,无论表演恰当还是拙劣都不影响他们。闭目倾听自然正确的声调的诵读,而不是像演员那样朗诵的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再高不过,再纯粹不过的享受。人们跟随一根线索,听他讲各种事件。虽然听了对性格的描述之后,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某些人物的形象,但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词语和言谈,我们才能知道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而所有的人物好像事先都已经约好,不让我们有一点不清楚或是怀疑的地方。在这一点上英雄和小卒、主人和奴仆、王公和差役是同谋,甚至于次要的角色往往比主要角色更为活跃。在大的世界性事件发生时把空气吹得飒飒作响的一切,在巨大事件发生的瞬间人们心灵中隐藏的一切,都被说了出来。一切在心灵深处被胆怯地封存着的,隐藏着的东西,在这里被自由而通畅地采掘出来;我们获知生命的真谛,然而却不知道是怎样获得的。

64、维特对绿蒂的印象非常好,他疯狂地喜欢上了绿蒂。从此之后,他经常会去绿蒂家里玩,陪她的弟弟妹妹们嬉笑打闹。维特有点爱屋及乌,他特别喜欢绿蒂家的小孩子们。他会自作多情,认为绿蒂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自己的关怀,甚至还觉得她爱上了自己。然而,当绿蒂谈论自己未婚夫的时候,维特会觉得自己像是个被剥夺了一切荣誉和尊严的人。绿蒂在维特的眼里是圣洁的,维特觉得一切情欲到绿蒂的身前都会销声匿迹。有一次,维特因为有一个重要的聚会而不能去看绿蒂,他便派了一个仆人去,仅仅是为了自己身边有接近过绿蒂的人。维特擅长绘画,他把绿蒂的肖像画过三回,而且还为她作了一副剪影。维特多次下决心,明天不再去绿蒂家里。可是,每当清晨降临,他总会有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又去找绿蒂。

65、 但丁的政治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著作《论世界帝国》中,表现出对教会的激烈批判精神。

66、  1829年4月6日(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67、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68、  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69、相识。维特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青年。他喜欢读书,擅长绘画,还懂希腊文。有一次,他受邀到某地方官员的隐居地去做客,那里是个叫做瓦尔海姆的乡下。当地的年轻人准备举办一次舞会。维特雇了一辆马车,带着自己在当地的舞伴去参加舞会的途中,顺便去接一下绿蒂小姐。从舞伴口中得知,绿蒂小姐已经跟人订婚,但订婚对象的父亲刚过世,所以不在。

70、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71、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

72、“我们往往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什么问题交给孩子,他们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她经常对歌德说。

73、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74、小说中也有很多哲学方面的探讨,以至于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格言。比如对于攀比和自卑的看法,以及维特跟阿尔贝特之间的一些哲学探讨,但作者都是以非常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的。再比如说,维特在信中写道“凡是使人幸福的东西,总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这是因为,维特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向来充满了温暖的感情,然而恋爱受挫之后,却觉得大自然对自己充满了无情的折磨。

75、  1827年4月18日(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76、  1829年4月3日(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77、《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部教育小说尽管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乏味,不,相反倒是十分引人入胜的,这在以思想深邃见长的德语长篇小说中可以讲颇为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歌德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讲究艺术性,是因为深刻的思想往往直接而自然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78、一开始见到玛甘蕾,他就对摩非斯特表示:“你给我把那个小姑娘弄来”,“如果我今夜不能搂抱她,我们在午夜就分道扬镳。”对此,甚至连魔鬼摩非斯特也无法看下去:“你开口象登徒子之流”。

79、郭沫若、宗白华视浮士德为歌德的替身。余匡复《〈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一文将《浮士德》视为诗化的歌德思想的百科全书。进一步的,韩瑞祥、仝保民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的浪漫主义色彩》中认为:浮士德是一个在幻想和戏弄人生中追求着的浪漫主义形象,他不是作者本人生存观念的释解,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分裂的悲剧。歌德自己说过:他说不出来作品里的具体观念,作为诗人他只是将自己的印象从艺术的角度生动表现出来,并使读者能获得同样的印象。董问樵在解读这段表白时认为:在思想上,诗剧是接近人道主义的过程;在艺术形象方面,浮士德是哈姆雷特的发展,前者在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了后者的形象。王力在他的《文学的归真——对〈西游记〉、〈浮士德〉的随想》中将浮士德定位为一个“当代英雄”:真正的当代英雄体现着人类最深刻的智慧和最崇高的人格,是人类文学中的最高典型,浮士德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完成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80、但丁《神曲》: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下的“神作”

81、  1832年2月17日(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82、可是甚至连玛甘蕾也无法满足浮士德对享受尘世生活的渴望,他又开始了新的追逐。通过魔鬼摩非斯特与酒室小伙的饮酒作乐,歌德肯定了人类自身的现世享受。然而又通过玛甘蕾肯定了爱情的无私与纯洁。

83、  1828年10月20日(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84、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85、逗逗的同班同学,霸道,喜欢恶作剧,实际没有恶意;

86、他天生带来的美玉,他自己不爱惜,遇知己替他爱惜——连我看书之人,也着实心痛不了。不觉背人一哭,以谢作者。

87、  第三部分出版以后,爱克曼本想再出一卷,主要是关于《浮士德》第二部的谈话,可惜还没有定稿爱克曼就于1854年逝世,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片言只语。

88、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89、  1827年7月5日(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90、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

91、维特在绿蒂家的院子里见到了她,一开始就被她拿着面包分给周围弟弟妹妹们吃的景象吸引了。她体态优雅,举止、声音也都很美。维特又发现绿蒂也很喜欢看书,很有学识和教养,而且谈吐之间都极有思想和魅力,便更加为之倾倒。在舞会上,维特邀请绿蒂跳舞。绿蒂舞跳得也非常好,让维特觉得从未跳得如此轻快,甚至有点飘飘欲仙。正当两人跳得起劲,旁边有人念了“阿尔贝特”这个名字。询问过后,维特才知道原来阿尔贝特正是绿蒂的未婚夫。此时,绿蒂开始沉思,维特也有些慌乱,而外面也刚好开始打雷。在女士们都惊慌失措的时候,绿蒂却表现得非常勇敢。她提议大家做游戏,打消了大家的恐惧。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