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63句精选

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63句精选

admin 2023-04-24 09:00 心情说说

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

1、紧接着故事的重点又回到那个机器上:军官很兴奋地提起以前老司令还在时,每次要行刑,附近所有的人都会来看。老司令官亲自主持行刑,而且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2、(骑行)和(散步)中多次出现的“我让”,辅证其臆想的主观性和唯心主义。卡夫卡本人在《对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观察》的话似乎可以作为自答:“同一个人的各种认识尽管截然不同,却有着同一个客体,即人本身,于是又不得不回溯到同一个人心中的种种不同的主观上去。”

3、对人的感性定义,对物质的不信任,对社会的深深刻怀疑。这种忧郁的否定和怀疑胜过经验主义肯定的信心。遥想到他当时正身陷入信仰迷失,社会混沌的德国就并不难理解。一次斗争的描述只涉及寒冷冬夜大街两人又陌生到熟悉期间模糊暧昧的冲突纠缠,然而清楚的自然是两三句话就清楚的情节解构,复杂的是难以琢磨的心理活动。(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

4、在最后临死前,佐伯希望卡夫卡记住她,并让卡夫卡把画带走,因为画就是记忆。如果佐伯的人生永远停留在了20岁,那么这幅画几乎浓缩了她人生的意义,这是她与甲村的回忆。

5、嫉妒心这东西,我觉得同现实性客观没有多大关系。就是说,因为条件得天独厚而不嫉妒谁、因为条件不好而嫉妒谁——事情不是这样的。那就像肿瘤一样,在我们不知晓的地方任意发生,并且没来由地、肆无忌惮地迅速扩展下去。即使知晓也无法阻止。幸福的人不生肿瘤、不幸的人易生肿瘤,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二者同一回事。

6、从车上下来的是衣着考究的中年男人。架一副深绿色太阳镜,上身是雪白的棉质长袖衬衫(不单单是白,是雪白雪白),下身是卡其色休闲长裤。鞋是奶油色甲板鞋。身高估计一百七十厘米多一点点。脸被太阳晒得恰到好处。全身荡漾着分外整洁清爽的氛围。不过,他身上最牵动我眼睛的,无论如何都是其头发。泛动微波细浪的丰厚的头发白得恐怕一根黑发也不剩。不是灰色不是花白,总之统统白得如刚刚存积的第一场雪,纯白!

7、这部伟大、完美的机器会在十二小时行刑结束后,自动地把犯人举起来,丢进大篮子里。

8、我不了解抑郁症,不理解那些忍受巨大精神痛苦想要放弃生命的人,我想,如果可以,苦难是对人意志力最大的磨损,磨破皮肤、磨碎骨头,苦痛难以忍受,但过后,会长出新的皮肉,获取与丧失之永恒。(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

9、卡夫卡开始选择了离家出走的自由,15岁的年龄做个决定是多么的舒服,远离自己不想面对的东西,独立上路,遇见好心的人,做想做的事,自由淋漓尽致。卡夫卡未完成的义务教育和与自己无关却脱不了干系的父亲被杀案。如果是隐喻,那就是我的婚姻大事,和照顾父母的责任,人总是要结婚的,谁也不想浪费时间去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一如义务教育总是要完成的。而父亲身体一直很差,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可以一起自理自己的生活,本来是和自己回不回去没有关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让其回家愿望的强烈,变成越来越紧密的关系,这点又和警察到处找卡夫卡破他父亲被杀一案不谋而和。

10、如果你不懂得历史,那么你一无所知。你是一片树叶,不知道自己只是树的一部分。

11、“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12、中田和星野在打雷的夜晚通过石头打开了入口。佐伯调查被雷劈过的人,为什么呢?「或许因为我从中感觉出某种象征性的东西,也可能仅仅为了使自己忙起来而随便找个目的活动活动脑袋和身体。直接的起因是什么,现在已经忘记了,总之是一时心血来潮开始调查的」,并很可能佐伯由此认识了卡夫卡的父亲。这些似乎都是有联系的,有种宿命的味道,与全文的基调是相符的。  

13、就是这么个故事。书是卡夫卡未尽的作品,但是依然挡不住的精彩。

14、卡夫卡在探究人方面的现代性显而易见,“真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它无法认识自己,谁要想认识它,那必定是谎言”;“用人类来考验你自己吧,它使怀疑者怀疑,使轻信者轻信。”

15、另一方面如何平衡自己的想象与现实的空洞是一个大的主题。有或者没有其实只有自己可以认清,如果打心底里就此掩饰,那么注定无法跨越。如今的应试教育被众多人批判的原因也在于此,它并不是在叫我们想象和创造,而是逼我们接受空洞和狭隘。

16、而这时候佐伯也已经因为中田的到来而死,来到了「limbo」,见到了处于同一状态的卡夫卡。(这个观点是贴吧用户FrozenJo的解读,链接地址附在文末)  

17、然后旅行者跳上船,离开这个地方,小说就结束了。

18、“我”知道麻理惠失踪后,清楚地知道她正在面临非常真实的危险(后来就知道这危险源自免色涉)。决意救出麻理惠,“我”主动根据骑士团长的指引,来到雨田具彦的病床前,在他眼前再现了杀死骑士团长这一行为,强行打开了通往集体潜意识的通道,并前进到最深处,通过了种种试炼,成功脱离了危险区域(集体潜意识深处)。借助骑士团长这一隐喻所提供的关联性,“我”与麻理惠的境遇在某种意义上合二为互为隐喻。“我”成功地战胜试炼脱出困境这一“事实”在结果上也为麻理惠逃出生天提供了可能性。故事最终走向善的结局。

19、这不禁让我想到《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叶藏,叶藏是不停的在掩藏真实的自己,故作姿态的近乎于扭曲的取悦于身边的任何人。

20、军官沉默了一会后,突然说:“好,那时候到了,是时候了!”

21、“嗯,是的。走过来要多少花些时间,但以直线距离来说,是相当近的。”

22、当人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的时候,就很危险了,他随时都有可能抹杀自己的存在。田村君也不例外,他也曾多次想要抹杀自己。但是田村君身上又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足以支撑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着。渐渐地,他不再害怕父亲的诅咒,从而挣脱了诅咒的束缚,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他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渴望,热切地渴望见到自己爱恋的人和自己的母亲,并且勇敢地付诸行动。这种勇敢是他最终成长的强大动力。

23、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后的三首D.958-960构成了自成一体的世界,而这里所提到的D.8就属于作曲家进入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关口。但这并不意味着《D大调奏鸣曲》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作品。正相反,同钢琴奏鸣曲文献中的任何一首作品相比,舒伯特的D.850恐怕都不至于失色。确实,相对于莫扎特、贝多芬笔下接近于绝对完美的作品,舒伯特的某些创作恰恰表现出“不完美之美”的精粹。而这首奏鸣曲是否真如《海边的卡夫卡》中所说,“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恐怕完全不是这样,《D大调奏鸣曲》是舒伯特最具雄心,且无可挑剔的杰作之一。

24、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就想像那样的沙尘暴。

25、但是旅行者却拒绝了军官的提议,也拒绝支持行刑机器。

26、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主题:俄狄浦斯情结、恋爱、离家出走……然而我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小说关乎——成长。

27、此外,成长还关乎伤害。我们在成长中经历种种矛盾,在矛盾中,保有着来自于最初的善意,也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损毁”过别人。就像佐伯那样,如果无法从曾经受到的损毁和对别人的损毁中走出来,学会带着损毁的部分往前走,生命就会停滞,死亡就会以相反的方向向你逼近。然而,我们要原谅自己,原谅他人。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继续往前走。

28、其实「体制」这个词很抽象,我觉得它就是一切封闭体系的集合体。虽然说村上是后现代的作家,有点贴标签的嫌疑,但是无疑,村上受后现代思想影响很深。

29、小说主角从头到尾就叫“旅行者”,没有其他名字,他最重要的就只有一个身份—“从外地来的人”。

30、这样又花了六个小时,终于犯人确知刻在背上的罪名了,就在犯人知晓背上罪名的同时,一枚长针会从机器上落下,杀死他,这时行刑也就结束了。

31、这句话吊起了我的胃口,我去找了这篇关于“奇怪行刑机器的故事”,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在流放地》,读完发现这真是一篇及其隐晦而且值得咀嚼的小说。

32、“话语已在时光的凹坑中死去,无声地沉积在火山口湖黑暗的湖底。”

33、这套逻辑认定:有罪才有罚,什么样的罪就应该要有什么样相应的惩罚。

34、解构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构主义抨击结构主义,否认一切,解构一切,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反对一切封闭僵化的体系。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

35、在他家中一个彻底对外保密的房间里有一个衣柜,还收纳着秋川麻理惠母亲生前穿过的衣服。这个秘密他决意不向任何人揭示。正如骑士团长对躲在衣柜里的麻理惠所说的那样,面对衣柜的免色涉“既是免色涉,又是不是免色涉的其他东西”。或许对陌生人而言,免色涉永远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那个人。但是一旦再次陷入到与麻理惠母亲的回忆当中,或者说回到过去没能自我了结的关系里,他身上隐藏起来的暴力性自然开始浮现,让他不再只是免色涉。这时对麻理惠而言,免色涉代表的只是真切的危险。

36、如,「我拢住她的肩。你拢住她的肩。她身体靠着你。如此过去了很长时间。「我们都在做梦。』佐伯说。都在做梦。『你为什么死掉了呢?』『不能不死的。』你说。」还有最后在森林中,佐伯说那幅画本来就属于卡夫卡,「因为你在那里。」为什么?

37、换而言之:人的一生,不就都是努力想要知道,命运在我们背上究竟刻写了什么吗?

38、《海边的卡夫卡》文本,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故事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海边的卡夫卡》的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展开,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杀人后,不但没有得到惩戒,犯了故意杀人罪、乱伦罪、强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中田也宁静地得到了解脱。

39、“正是,容易记的姓氏,无论好坏。”说着,男子微微一笑。从两腮到下颏留着淡淡的率性胡子。但恐怕并非率性为之。准确说来,有几毫米的长度故意没刮了。胡须和头发不同,约有一半是黑的——为什么单单胡须没能白得那么可观呢?匪夷所思。

40、“无论是什么人,主要他这么活着,他同周围所有事物之间自然有意义产生。最关键的在于它是不是自然,这跟脑袋好不好使不是一码事,而在于你是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这很简单。”

41、所以,以荣格心理学的视角去阅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对理解他的意图非常有益。顺着这一思路再去分析出现在本作里的诸多隐喻就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但是必须留心的是,对原型(隐喻)的解读必然因人而异。我所理解的隐喻与他人所理解的势必不同,因为我所身处的世界与他人所身处的世界虽有重合,但一定有所不同。对隐喻的解读也是如此。

42、暴力性作为本作的核心元素,毋庸置疑也是人类集体潜意识当中的关键一环。如前所述,雨田具彦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暴力事件之后,仿佛是将自己最重要的部分从身上分离了出来,《杀死骑士团长》这幅画才得以借由雨田具彦的血肉和灵魂而诞生。作画某种意义上与写作一样,创作者对创作对象探索得越是深入,作品本身拥有的力量也就越强。能够最广泛地打动人心的往往是这样的作品。如果说人类的集体潜意识真的存在,那么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之间一定有类似于“通道”之类的东西存在。看到《杀死骑士团长》的人恐怕必然会对蕴藏于自身的暴力性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可能是意识所主动追求的,但更可能是无意识地探索。而这种无意识地探索,往往可能将个体引向集体潜意识的深处。所以它所引发的后果可能超乎预料。所谓“通道”就是如此。

43、那是本来要到最后才降下来的大针,突然掉下来把他钉死了。

44、“念小学的时候看过沃尔特·迪斯尼《沙漠活着》那部电影吧?”

45、“可我住在这里一事,应该还几乎没有谁知道……”

46、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

47、“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总是与另一个世界为邻。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踏入其中,也可以平安无事地返回,只要多加小心。可是一旦越过某个地点,就休想重新回来。找不到归路。迷宫!你知道迷宫最初从何而来?”

48、“尤其这首《D大调奏鸣曲》,难度非同一般。单独拿出这部作品的一两个乐章,某种程度上弹得完美的钢琴家是有的,然而将四个乐章排在一起,刻意从协调性这个角度听来,据我所知,令人满意的演奏一个也谈不上……因为曲子本身不完美。”

49、“不过,怎么知道是我住在这里的呢?”我双手扶着栏杆问。

50、最后星野砍死的「白色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卡内尔·山德士要阻止他进入入口,却没有阻止佐伯、中田进入?  

51、《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少年,得贵人之助,在一所精致考究的私人图书馆中暂时栖身,充当助手之职。但毕竟是15岁年纪,许多事情仍需那位贵人从中协调。过程中,此人将少年带到山中小屋暂住。路上,他在车里播放了舒伯特《D大调奏鸣曲》的唱片,该作的特点让少年颇感兴趣,于是此人又很详细地谈论了自己对这一杰作的看法。

52、六个小时之后,犯人不痛了,转而进入一种快乐幸福的状态。

53、“免色先生,”我在脑海中排出两个汉字。字的组合总有些不可思议。

54、“或许世上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55、网上大部分的说法是:《在流放地》主题思想:国家异化促使国家机器成为专制暴力统治下的恐怖血腥工具。

56、唯一的办法是经过长期的痛苦,只有在痛苦当中,才能慢慢理解究竟什么东西被写在我们生命里。

57、卡夫卡的父亲就是琼尼沃克,他代表父权的压制和暴力。他也不是自愿这样做的,但是这是他的职责。16章琼尼沃克有说道,「问题是只要我活着,猫就不能不杀,就不能不收集猫的灵魂……做下去也不受谁欢迎,更不受尊敬。但既然命中注定,又不能自己提出不干。而我连杀死自己都不可能,这也是命中注定。不能自杀,注定要如此的事多得很。如果想死,只能委托别人。所以我希望你结果了我,又怕又恨地利利索索结果了我。你先怕我,再恨我,之后结果我。」

58、所谓“战友”和上级军官的无情嘲笑,眼前满身是血还在不停翻滚、嚎叫的无辜平民,手里几乎无法继续握住的军刀,这些已经足够摧毁一个理智尚存的正常人。如果不够的话,那么后来军官为了“磨练心智”,“成为合格的天皇军人”,从而反复让他继续斩杀平民之后。雨田继彦便再也不是之前的自己了。事实上,为了“挽救自己的人性”,留给他的选择只有一个,自杀。

59、军官理直气壮地说:“如果去问这个犯人,他一定会否认,之后我还要花很大力气去揭穿他的谎言,但不需要这样做。”

60、于是我一手拿尺,开始惶惶不安地张望周围的世界。那大概是肯尼迪总统惨死的那年,距今已有十五年之久。这十五年里我的确扔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就像发动机出了故障的飞机为减轻重量而甩掉货物、甩掉座椅,最后连可怜的男乘务员也甩掉一样。十五年里我舍弃了一切,身上几乎一无所有。

61、三是冥界,是活人抛弃了记忆从而进入的另一个世界。 

62、投稿发至邮箱1217803629@qq.com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