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说说 > 心情说说 > 叔本华是什么人86句精选

叔本华是什么人86句精选

admin 2023-04-24 08:58 心情说说

叔本华是什么人

1、尽管尼采的超人或强者理论,受到元首的追捧...他的妹妹代替他整理书籍出版,成为著名作家。妹妹享受了他的名声带来的荣华富贵。他本人呢?并没有受到什么实惠,尼采从小身体虚弱,长相猥琐,终生未娶,晚年几乎都卧病在床,一辈子过着孤僻和痛苦的生活。

2、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叔本华

3、但是人的欲海难填,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痛苦,所欲愈大痛苦愈烈;不仅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而且满足欲望之后的空虚和随之而来的欲求,仍然是痛苦的。(叔本华是什么人)。

4、所以,如果快乐来敲门,我们一定要敞开大门欢迎它的到来——快乐的出现从来不是不合时宜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为是否接受它而顾虑重重、踌躇犹豫。我们想先弄清楚自己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高兴和满意,然后又担心精神的愉悦会打扰我们严肃的反省和深切的忧虑。快乐是直接、即时的收益。它是幸福的现金,而不是像别的东西那样只是兑换幸福的银行支票。

5、于是,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这便是歌德那首诗——它适合于一切人——的真实含义:“我已抛却一切。”一个人唯有当他抛弃一切虚伪自负并且求之于非文饰的、赤裸裸的存在时,方可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的根基。心灵的宁静!那是任何片刻享乐的本质;并且,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须抓紧当下的分秒片刻。(叔本华是什么人)。

6、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7、但我并不想有失公正,因此我们可以为打牌作这样的辩护:它是一种对将来进入社会提供准备的演习机会,因为人们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巧妙地运用那些偶然、又不可改变的情况(这里指牌局),从而尽量多多获取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

8、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9、伦理思想 叔本华从其“求生意志”的哲学前提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求生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的。但是人的欲海难填,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痛苦,所欲愈大痛苦愈烈;不仅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而且满足欲望之后的空虚和随之而来的欲求,仍然是痛苦的。

10、毫无疑问,人格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拥有健康,并把它保持到临终的那天,这不是最大的福事吗?拥有智慧,并且日积月累,使它随着年岁而增长,不也乐在其中吗?修持德性,不为邪欲所动,拥有最多的美德,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11、叔本华一张口就散发负能量。他告诉你,人生都是悲,人生越过越悲哀;生活没啥好处,到处充斥痛苦;纵然努力也枉然,人生终变一杯土,尘土和毁灭才是人生的归宿。一席话,听起来丧到不行。

12、叔本华:当你对庸俗熟视无睹时,你已经庸俗了

13、叔本华:野蛮人互相吞食,“文明人”互相欺骗

14、因贫穷而产生的痛苦还有救药,因富有而出现的厌倦、无聊和抑郁却难以治疗。对于前者我们只需让他们在物质上充足即可,对于后者却还要医治他们的精神。

15、在《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中,叔本华认为人连动物都不如。在世界芸芸生灵当中,人是最不幸的。人的“人生”比猫的“猫生”、狗的“狗生”、猪的“猪生”痛苦多了。

16、 一个有天赋的画家的艺术作品远远比一个有熟练技巧的绘画工匠的绘画产品所呈现的艺术气质更浓郁。因为艺术家的作品充满创造和想象,作品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笔触都充满生命,更深刻更直接地搏动人的心灵;而平庸的绘画工匠的作品只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机械描摹,缺乏创造和想象。在这里,我一直在强调想象的重要,好象忽略了创造,其实不然,想象和创造是紧密相连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只有先想到才能后做到。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别人想到的大师能想的更好。当杜桑把小便池当作艺术品展出的时候,许多人都说,这有什么我也能。的确,看过之后谁都可以做到,但问题是你不是最先想到的。这是什么?这就是天才。就象我看毕加索的作品,我不喜欢他的东西,但我不得不承认他是绘画大师,是天才,虽然我认为他的绘画功力相比较于早与他的那些子大师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只能说一般般,但是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艺术气质是天才的,他有着特殊强烈的想象力,否则他不会天才地创造了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而后世有人再用立体主义的形式作画,不会有人把他当作天才,也不会体现他有多么高的天赋。我们还可以看一看绘画史上的大师们,从文艺复兴三杰到凡高、塞尚、毕加索,从顾恺之、张僧繇到黄宾宏、齐白石,哪一个不是有着较高的天赋,可以说,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对艺术有巨大的贡献,他们创造了艺术的规则。  

17、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肯定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天赋,但是当天赋艺术家遇到天才艺术家,永远也只能是天才的陪衬,成为众多数不清的普通艺术家的一员。“列奥纳多·达·芬奇素有‘全能天才’之称。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在绘画史上留下了最伟大的杰作,他同时也是一位雕塑家、建筑家。除了艺术以外,他对几乎所有的学识领域也都有所涉猎,预测出时代发展的潮流,甚至领先几个世纪。”“早期有关达·芬奇的传记中,最受重视的是一本16世纪的艺术家乔治·瓦萨利所撰写的。根据他书中的描述,达·芬奇在学徒时期就已展露出惊人的才华。瓦萨利提到一则传说——达·芬奇的老师委罗基奥受聘绘制祭坛画《基督受洗图》时,他分派达·芬奇画其中一位天使。全部完成后,这个天使在整幅画面中显得特别出色,由于画的实在太好,以致于使委罗基奥决心从此搁下画笔。身为知名艺术家的委罗基奥,发现自己的画坊里有如此才气横溢的年轻画家,若使他因此放弃绘画,专心朝着自己擅长的雕塑领域发展,那也不难理解。”(2001年版《西洋美术家画廊4·达芬奇》)。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莎士比亚……在他周围,我们发现十来个优秀的剧作家,如韦白斯忒,福特,玛星球,马洛,本·琼生,弗来契,菩蒙,都用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思想感情写作。他们的戏剧特征和莎士比亚的特征一样……在画家方面,卢本斯好象也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但只要到比利时去参观根特……各地的教堂,就发觉有整批的画家才具都和卢本斯相仿:先是……克雷伊埃,还有……都用同样的思想感情理解绘画……到了今日,他们同时代的大宗师的荣名似乎把他们湮没了……因为他是其中最高的一根枝条,只是这个艺术家庭中最显赫的一个代表。”(法,丹纳《艺术哲学》1981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也就象美国的职业篮球,NBA的球星有很多,但只有乔丹才是真正的王者,尽管其他众多的球星也有很高的篮球天赋,很高的篮球技术,但在篮球天才巨星面前也都收敛了自己的光芒。  

18、叔本华生前并未出名。叔本华对自己的哲学成就极为自负,但是在他生前,他的著作无人问津。叔本华死后,才成为一个名震天下的伟大哲学家。这点和尼采不一样,尼采生前就已经声名大噪。

19、 美学思想 叔本华深受柏拉图、康德和佛教的影响,企图把三者的思想融合起来。

20、一个成功的演员,最终还得依靠演技,而不是角色,生活也是如此。健全的人格才能够保障幸福,如若一个人生性贪婪,嫉贤妒能,心狠手辣,那即使他是世上最富有的阔佬,也会感到不幸。

21、叔本华是小农喜欢的哲学家之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因为他的观点很深刻,甚至刻薄到偏执。小农这种顽固保守的花岗岩脑袋,需要这种振聋发聩的“雷语”才能打开脑洞,在矫枉过正中获得一些认知启迪。哈哈,完全就是一枚“贱骨头”,不削不转呀。

22、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他的个体感受,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千差万别的。但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内心如何定义幸福,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或者说你如何感知这个世界。

23、无论如何,当我在建议人们谨慎守住他们已经挣得的或继承来的财产时,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说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

24、叔本华认为,最强烈,最丰富和最持久的快乐始终还是来自于精神上或者灵魂上的愉悦,一个人内在精神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领略这种乐趣。所以,人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自我或者说自我的个性。叔本华说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异取决于三个方面:你的个性,你拥有的财富,第三是别人如何看待你,或者说你的名誉和地位。但是后面两类显然是外在决定的,而只有第一个,你的个性或者自我意识,才是你真正拥有的。个性自我包括高尚的品格、聪明的大脑、开朗的性情、愉悦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一言以蔽之就是健康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

25、 现在也有这么样子的所谓艺术家,为了表现自己了不起的艺术天赋,显示自己高与常人的艺术性的疯癫,或当众赤身露体(不同与真正艺术家对人体美的展示),作出各种肮脏污秽行为;或割皮抽血,虐己、虐杀动物;更有甚者,泯灭人性地进食死婴……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更多的感觉是哗众取宠、极度恶心的弱智闹剧,这些伪装成的天才艺术家根本就不理会真正天才的痛苦,天才的本质的殉道精神,只是意图表现出异与常人优与常人的所谓艺术特质,他们也有过人的天赋,有的只是更多的装疯卖傻、泼皮无赖、恬不知耻的天赋,这可能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天赋吧,他也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生存的土壤。  

26、对生活稍作考察就可知道,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天敌。更进一步说,当我们有幸摆脱了其中的一个时,就又接近了另一个。事实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两个天平之间不断地摇摆。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重的对立关系,一是外在的、客观的,一是内在的、主观的。外在的、客观的对立就是,困境和贫穷使人痛苦,而安逸和富足又使人无聊。

27、叔本华讨厌女人,尼采讨厌弱者和平庸者。尼采对女人的态度比叔本华更糟糕,“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28、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29、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伦理思想 叔本华从其“求生意志”的哲学前提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求生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的。

30、 绘画(雕塑)乃至扩大到艺术的范畴只是少数有艺术天赋人的舞台,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成为艺术家首先要有一定的艺术天赋,众所周知,歌唱家要有穿透力极强的高亢宽广的歌喉,舞蹈家的身材健康匀称风姿绰约,画家的眼睛敏锐决不可能是“色盲”等等。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条件。成为艺术家不但要有基本的身体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认知观察能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等过人的天赋。叔本华在他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话“在考察那不在一切关系中,不依赖一切关系的,这世界唯一真正本质的东西,世界各现象的真正内蕴,考察那不在变化之中因而在任何时候都以同等真实性而被认识的东西,一句话在考察理念,考察自在之物的,也就是意志的直接而恰如其分的客体性时,又是哪一种知识或认识方式呢?这就是艺术,就是天才的任务。”同样我还用绘画举例,一群受过同样绘画训练的人同时画一个模特,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一样,那些绘画天赋较高的人的作品肯定比其他人的作品要好的多。当然,我不否认通过训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人的绘画技巧会很高,同时我也认为单纯的把绘画技巧推向极至也是非常伟大的,毕竟这要付出坚苦卓绝的努力。法国的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有这么一段比较,“卢佛美术馆有一幅但纳的画。但纳用放大镜工作,一幅肖像要画四年;他画出皮肤的纹缕,颧骨上细微莫辨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逶迤曲折,伏在表皮底下的细小至极的淡蓝的血管;他把脸上的一切都包罗尽了,眼珠的明亮甚至把周围的东西都反射出来。你看了简直会发愣:好象是一个真人的头,大有脱框而出的神气;这样成功这样耐性的作品从来没见过。可是梵·代克的一张笔致豪放的速写就比但纳的肖像有力百倍”。看了这一段的确很令人丧气,辛苦努力了四年的巨制却比不上一张几分钟的速写。其实这就是天才艺术家的伟大,普通艺术家的无奈。普通艺术家是注定要为天才艺术家作陪衬的,绿叶终归是绿叶永远变不成红花。  

31、动物并没有静思回想这一苦乐的浪缩器;所以,动物不会把欢乐和痛苦积存起来,而人类借助回忆和预见却是这样做的。

32、但在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到叔本华的另外一面,那个脾气古怪,傲慢、固执、甚至有点小气的叔本华不见了,看到的是一个安静、平和、智慧的叔本华。人到晚年,叔本华也获得了人生的真谛,叔本华认为,虽然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活着不过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但如何在夹缝中获得幸福,却是一种智慧,而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这种智慧。

33、所以,每个人的天性都会引导他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客观世界符合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说,他会做好最充分的防范和准备以应对自己最易遭受的那种苦难。聪明智慧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和烦恼的自由,追求宁静和悠闲,也就是追寻一种安静平和、纯真简朴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带来的骚扰。

34、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叔本华

35、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处在两种极端中间、较为常见的一类人吧。他们的才智并不那么卓越、突出,但又超越了泛泛的普通之人。他们粗浅地涉猎某一门艺术,或者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一些自然科学中。这样的一个人不能完全投身到对艺术和科学的追求上来,也不会将它们填满自己的整个生命、完全渗透到自己的人生,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36、纯主体通过直观与审美对象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就从现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37、我们这个世界之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于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来说,无聊却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

38、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他从 I.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叔本华指出,康德分裂现象与物自体是错误的,因为现象同物自体的关系,就是表象同意志的关系。意志之所以表现为世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现象,是由于各类事物的意志强弱程度不同和表现途径不同。叔本华把理性看作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他列举了意志先于理性,理性服役于意志的12个论据,断言依靠理性或逻辑思维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即意志),只有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的途径。

39、  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40、拒斥当下的幸福时刻,或由于为陈年往事懊恼及对来来忧心忡忡,而妨碍了眼前的幸福,均属愚蠢之至。当然,人一生中总有深谋远虑和抱憾终身的时候。但是,往事一旦成为历史,为缓和我们的情绪,我们就应该想想,逝者如斯,而向它道声再见——必须克眼心灵对过去发生之事的悲伤,而保持心情愉快。至于未来,我们只能认为它超乎人力,唯有神知之——实际上此种事在神的掌握之中。至于现在,则让我们记住塞涅卡的忠告,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的全部生命仿佛就在这每一天中:“让我们尽可能愉快地迎接它,这是我们唯一真实的时刻。”

41、一个人活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多半是由他的人格所造成的。人格是幸福和福祉的源泉,财富和名誉只是媒介及手段而已。获得财富,赢得荣誉,未必感到幸福,它们只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方法。

42、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此外别无他选。

43、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叔本华全集》已出版7卷。 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

44、他从 I.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45、加拿大当代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教授在《自我的根源》一书中,一针见血地说明了“丧文化”的根源和表现。他说现代人的最典型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或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缺少方向感,没有确定性。

46、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47、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灯塔,让我们终身受益。

48、毫无疑问,一个人的一生过得成不成功、幸福不幸福,不到盖棺那天是无法得出结论的。那些认为幸福在握的人,其实都是一些愚昧无知的蠢材。他们张口幸福、闭口成功,却完全不知道幸福和成功并不是装在口袋里,而是盖在棺材板上——只有获得善终的人才算是幸福的。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够去给别人定义幸福。

49、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自己——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即便他生来就富有,那么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只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像他这样是不会感觉幸福的,即使被豁免于贫穷,也会被推到了人类痛苦的另外一个极端,无聊,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如果贫穷让他不得不奔波,可能还会好过点。当这种人无聊的时候,他更容易挥霍浪费,并最终失去这种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没有价值的优势。数不胜数的有钱人最后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就挥霍,花钱只是为了获得瞬间的解脱,以逃离压迫他们的无聊感而已。

50、叔本华说有一门理论可以作为安排生活的艺术,它能够帮助我们最大可能地获取快乐并赢得成功,教会我们怎样去创建幸福的人生,这门艺术的理论称为“幸福论”。为了论述这个问题,他写了《人生智慧》一文,提出自己的人生哲学。

51、上述是原载编者文中摘取的一段话,想来是特别欣赏的。但小农并不这么极端,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消遣等趣味,怎么就一定是灵魂内在的空虚呢?反之能说青灯黄卷、清心寡欲,就代表灵魂内在的充实吗?

52、  意志就是求生意志,它永久的敌人是死亡。它能用生殖的策略和牺牲生殖来击败死亡。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最终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

53、叔本华认为哲学和艺术的精神解脱还只是暂时的、消极的;而最根本的、积极的解脱则是否定个体意志,弃世绝欲,达到佛教的涅盘境界,使没有价值的个体复归于宇宙的绝对意志,实现道德的最高理想。 叔本华的伦理思想暴露了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悲观失望的颓废情绪,他的唯意志论和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对F.W.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

54、梭伦认为幸福就是“拥有最多的东西,并把它们保持到临终的那一天”,那么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叔本华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55、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意志。

56、  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57、相对于健康的心灵,很多人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于幸福的重要程度,但其实,只有在健康的土壤上,才能结出快乐的果实。人到了中老年之后,才会意识到健康真的很重要。

58、一个人若是被大自然和命运赐予了智慧的天赋,那他就要小心谨慎地确保自己内在的幸福源泉畅通无阻。为此,他必须拥有独立和闲暇。为了获取独立和闲暇,他会心甘情愿地节制欲望、维护自身的内在财富。因为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只能依赖外部世界以求得快乐。

59、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60、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61、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些出类拔萃、得天独厚的人物,他们既然是这一类的人物,那就并不真正地属于芸芸众生,而是孤独地存在。

62、他列举了意志先于理性,理性服役于意志的12个论据,断言依靠理性或逻辑思维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即意志),只有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的途径。

63、朋友间分隔太远和长时间互不见面都会有损朋友之间的友情,尽管我们并不那么乐意承认这一点。如果久不相见,甚至我们最亲爱的朋友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成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关切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理性,甚至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惯性的作用。但对那些我们朝夕相见的人,哪怕那只是我们宠爱的动物,我们都能够保持强烈和深切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地受制于感官。所以,歌德的话在这里是适用的:

64、叔本华说,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无聊,我们必须源源不断地追求外在刺激,比如追求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消遣和娱乐,还有人喜欢八卦,到处搬弄是非。而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只能依靠内在的力量,也就是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精神越是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真正的智者会寻求没有痛苦和愤怒的状态,追求闲暇和自由,过上一种平静、质朴和不受人打扰的生活。于是,对所谓的人类生活有所了解之后,他们就会选择独处。

65、  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66、对于个性不健全的人来说,所有的快乐都像是美酒琼浆倒进了被胆汁弄得苦涩的嘴里,变了味道。因此,人生的幸运不是在于什么降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而是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它,也就是说,在于我们对事物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

67、  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68、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追求大概分为三类:世俗之乐;灵魂之乐和肉体之乐。

69、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

70、(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71、“hausfreunde”一词表达得相当准确,因为这种朋友是居屋、家庭的朋友更甚于居屋主人的朋友,因此,他们更像是猫,而不是犬的一类。

72、前者并不让人舒服,这是对人生不了解所致;后者却令人愉快,这得之于对人生有了认识。

73、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74、此外,在我们全部的经历和磨难中,只有构成我们感觉意识的东西才是永恒持久的。人的个性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在不断地发挥着作用,而其他方面的影响则是暂时、偶然、转瞬即逝、并且易于受到各种机遇、变化的制约的。正因此,亚里士多德才说:“永久长存的不是财富,而是品格。”

75、但到了老年,人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76、这本书中叔本华把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分为三类:

77、《好了歌》: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78、在《人生的智慧》中,他说,记忆是人生痛苦的帮凶。众所周知,悲剧比喜剧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叔本华的推论是有道理的:人的大脑远远比动物的大脑发达,人比动物有更强烈的情绪感知。叔本华因此认为,“在人身上被刺激起来的情感比动物的情感不知强烈了多少倍!情绪的动荡也深沉得多和激烈得多”。所以说,人比动物更能感受快乐,也更能感受痛苦。悲哀的是,人生的痛苦远远多于快乐。

79、 叔本华认为科学研究是为了满足需要和欲望,而艺术则是一种观照。

80、在叔本华眼中,不仅个体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就连整个世界都没有意义。世界上尽是乏味、痛苦和无聊,没有一个人躲得过。这让人想到有一句流行语一“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句话来自叔本华的思想,即“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81、《伦理道德散论》中,他说一般而言,哲学教人全面、深刻、多维地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生活,摆脱困境。但是,叔本华注定不是一个“一般的”哲学家。关于人生,他的思想很丧,很丧。我们通过他的一些哲言,可见一斑。

82、叔本华: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83、因此,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流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总之,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不及我们所想像的。同样的物体,由于间距,在肉眼看来要小一些,但思想则可以把它想像得很大。只有现在是真实可行的;它是唯一富有现实性的时刻,正是在这绝无仅有的时刻,我们的生存才是真实的。

84、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85、生活就像一个钟摆,左边是痛苦,右边是无聊,只有中间那短暂的一刻才能让我们享受到快乐。贫困令人感到痛苦,富裕也会使人觉得无聊。叔本华说:“处在社会底层的阶级在不断地为谋取生活必需品、为摆脱痛苦而疲于奔命,上流社会则不断地受到厌倦情绪的侵袭。”

说说分类
说说列表